輪回五欲如毒品 越享受越會上癮
--摘自益西彭措堪布《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四)
http://hhwsj.blog.163.com/blog/static/542133842007112343740546/
“貪愛”是生死的根本,放縱不得。如果一方面緊跟現代潮流,對高檔的物質生活充滿欲渴,另一方面還高喊要了生死、度眾生,這不是癡人狂語嗎?
三有中的任何一種安樂,不論享用多少,不但不會滿足,反而會越來越增長貪愛。
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觀察。例如,求學時成績優秀的,一般都會貪著名聲,為了求得名聲而用功讀書,以期考試獲獎。比如,終於獲得了三等獎而感受到成名的快樂之後,貪欲會不會因此止息呢?肯定不會。得獎之後,整天都沉浸在興奮當中,這種狀態就是對名譽的貪執正在不斷增上,對名聲的渴望也就隨之升級。所以此後為了進而獲得一等獎,就會更加投入,而且在相關的許多方面都想出人頭地。一旦得不到,就會引起強烈的求不得苦,心情沮喪,感歎命運對自己的不公。
應當像這樣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觀察。比如追求財富、衣食、異性等,最初獲得時會生起短暫的歡喜,同時也會激起更強烈的追求心。但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原先的享受已無法引起那種刺激的樂受,而在貪欲的驅使下,又會去追求更高更多更好的享受。須知,這是分別心法爾的規律,必定是“以受緣而生愛”,而所謂“以受樂而滿足”,完全是一廂情願的邪見。
愛是生死之因,由於貪愛增長,結果導致在生死的曠野中常夜奔走,在無量劫中感受種種至極難忍的大痛苦。雖然也曾感受了安樂,但所獲的安樂遠不及所受痛苦的一分。
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中,有一段話,形象地描述了“馳騁生死”的相狀。大師說:“心無常住,類商賈而處處賓士;身無定形,似房屋而頻頻遷徙”。(這個心識沒有片刻的安住,就像商人一樣東奔西走;這個四大的皮囊也沒有固定的形相,就像房屋一樣頻頻搬遷。)
此處須認識“貪愛”與“生死”的關係。可以確定地說:不論是父母妻子、功名財富、衣服飲食、林泉花卉、傢俱電器、小車洋房,只要你心中還有貪愛,就肯定不能超越生死。比如,毒草的種子再小,只會長成毒草,而不可能長出藥草。同樣,對輪回的貪欲再小,也是輪回後有近取蘊的因,不可能趣向解脫。所以,“貪愛”是生死的根本,放縱不得。如果一方面緊跟現代潮流,對高檔的物質生活充滿欲渴,另一方面還高喊要了生死、度眾生,這不是癡人狂語嗎?
智者們都是認識到貪欲增上的嚴重過患,才精進用功對治貪欲。當年,迦葉尊者頭陀行第一,世尊讚歎說:“頭陀行在,我法常住。”依此反推便知:貪欲增上,佛法就會隱沒。各位反問自己:現在我是想“抖擻身心出塵勞”呢?還是想作繭自縛,把自己困在生死當中呢?如果要走解脫道,就必須少欲知足、摧毀貪欲。否則,只要有一種貪執,就會被此貪執牽引而流入生死。
如果以一個刹那的生滅作為一個生死,我們可以發現,由於貪欲的增上,自己的分別念必定是像流水一般念念相續,無法停息。這就是馳騁生死之相。當今時代,人們對外在欲塵的貪欲大幅度增上,對生活的要求很高,結果造成人類身心的痛苦加劇,內心分別念熾盛。如果再不回頭,那麼不說了脫生死,就連內心稍得安定都不可能,個個必定仍將沉溺在苦海中,繼續掙扎。
如果以一期生死為單位,我們就應該看到,有情每次唯一是因貪愛而投胎。在生之時貪愛增長,依靠貪就必定會執取後有的近取蘊,結果是馳騁生死。每一次轉世,就執取一個近取蘊,而近取蘊是生苦之器、依生苦之器、苦苦之器、壞苦之器、行苦性,所以必定要領受生老病死等痛苦。而且,依靠貪愛習氣的相續,仍將為了貪求所欲而起貪嗔癡、造作惡業,故而再次流轉輪回。這樣看來,確實是“長夜馳騁生死,經無量劫,受諸至極難忍大苦”。所以古人說:“欲待了時無了時,即今休去且休去。”你想等到貪欲滿足之時,但貪欲肯定沒有滿足的一天,今天能休息就休息吧!當下就要下決心了斷,否則牽牽連連到何日才能歇息呢?
《大寶積經》說:“生死不斷絕,貪欲嗜味故,養怨入丘塚,虛受諸辛苦。”為什麼要為了眼前一口糖的安樂,而枉受生生死死的大痛苦?有智慧的人應當辨別取捨。《四十二章經》說:“財色於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人對財色都是貪著不舍。人們受用財色其實就像愚癡的小孩用舌頭去舐食刀刃上的少許蜂蜜,雖然稍稍嘗得一點甜味,但接下來的卻是割斷舌頭的嚴重苦患。)
大法王無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車疏》中說:“由於貪執五欲使煩惱增強,從而感受痛苦,猶如飛蛾因貪求色法而撲向燈光,以致被焚;野獸因貪聞琵琶妙音而遭獵殺;蜜蜂因貪享蜂蜜之源的花朵而縛於花叢中,閉氣身亡;魚類為魚鉤上的誘餌所欺惑而遭捕殺;大象因貪執清涼觸受而步入湖中導致送命。……煩惱從五種欲妙中產生,以此漂泊於無邊無際的輪回中,這五欲比劇毒更可怕。”
如《親友書》也說:就像麻風病人皮膚中有蟲,奇癢無比,為了緩解苦受而將皮膚靠近火來燒烤,但是這樣並不能止息苦受,外皮都燒焦了,仍然癢得難受。應當知道,對一切五欲的貪著都是如此。如果一再貪著,不但不會停止,反而會增上。
麻瘋病在漢地已經絕跡,大家對這個比喻會覺得陌生,我們再拿吸毒來看。吸毒者在最初半個月左右,會有高峰的感覺,全身飄飄然、很舒服,連手腳放在哪裡都不知道,徹底找不到自己。吸到一定程度之後,只有加量,才能找到那種感覺,量少了就不管用,而量加多了,又害怕吸毒過量致死。此時危難、刺激、美妙、恐懼時時纏繞內心。這時吸毒已不再是尋求享受,而是要克制毒癮發作時的痛苦。多數吸毒者最初都是心存僥倖:“試試吧,沒那麼可怕……”試了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最後紛紛墮入痛苦的深淵。
實際上,輪回中的五欲和毒品一樣,越享受越會上癮,而且之後只有依靠更大程度的享受,才能維持原先的感覺。這樣下去,最後就會因無力滿足而痛苦不堪。對物質、名譽、性愛等受用,無一不是如此。
附錄:【五欲】 (摘自《佛學大辭典》)
梵語pan~ca ka^ma^h!,巴厘語 pan~ca ka^ma^。又作五妙欲、妙五欲、五妙色。指染著色、聲、香、味、觸等五境所起之五種情欲。即:
(一)色欲(梵ru^pa -ka^ma ),謂男女之形貌端莊及世間寶物玄、黃、朱、紫等種種妙色,能使眾生樂著無厭。
(二)聲欲(梵s/abda -ka^ma ),謂絲竹與環佩之聲及男女歌詠等聲,能使眾生樂著無厭。
(三)香欲(梵gandha-ka^ma ),謂男女身體之香及世間一切諸香,能使眾生樂著無厭。
(四)味欲(梵rasa -ka^ma ),謂各種飲食肴膳等美味,能使眾生樂著無厭。
(五)觸欲(梵spras!t!avya
-ka^ma ),謂男女之身有柔軟細滑、寒時體溫、熱時體涼及衣服等種種好觸,能使眾生樂著無厭。又相對於欲界粗弊之五欲,稱色界、無色界之五欲為‘淨潔五欲’。[佛遺教經、大智度論卷十七、卷三十七、摩訶止觀卷四下]
貪欲增上:輪回眾生的大過患
《親友書》說:每一有情都曾無數次地在輪回中轉生,若彙集生生世世所飲用的乳汁,其量已超過四大海水。如果今生還不出離生死,今後仍將隨著異生性不斷流轉,所需喝的乳汁比以往的總和還多。
《親友書》中這段教言,是要我們思惟每一有情無量劫來曾經喝過多少母乳,今後如果不修解脫道,還需再喝多少母乳。
“若不學解脫道”是說明學與不學的差別:如果精進修學解脫道,就能結束輪回。若不修學,便不能生起輪回的對治法,輪回也就不會無故消失,而仍將結生相續,所以生生死死沒有止境。
此處的關鍵,是要認識貪欲所造成的後果,也就是因貪欲而不知滿足的大過患。以乘騎來說,過去世以轎子或馬為乘騎時,自己曾擁有過各類駿馬,而且有了一匹馬還想要更多更好的駿馬。到了今生,這種對乘騎的貪欲並未消減。最開始是想買一輛自行車,然後又想要漂亮的摩托車,再看到小車好,就想儘快擁有一輛奧拓。再過幾年,覺得奧拓太低檔,開出去有失體面,於是又想買一輛賓士。將來,私人飛機盛行時,做夢也想擁有一架自己的飛機。死後若轉生天界,還想得到帝釋天王乘騎的天象。由於貪欲持續不斷,我們從無始以來至今生,未曾停止過追求。就單單以乘騎來說,自己累世以來使用過的象馬車乘等堆積起來,可以高過須彌山。如果再不學解脫道,以後還會不斷堆積上去。
又如,轉生為女性時喜歡漂亮,為了將自身打扮得光彩動人,從無始至今不斷地更換服裝款式。到了今生,從小到大對世界名牌時裝頗多側目——範思哲、皮爾卡丹、夏奈爾……。但是,只要貪欲沒有止息,以後還是一年更換幾套、幾十套服裝,一有錢就會去買衣服。這樣貪執下去,單是衣服堆積起來的高度,也比喜馬拉雅山還高。想一想,一個凡夫的貪欲有多大,輪回中盡做這些無意義的事,怎麼不生厭離呢?
又比如權力欲的過患,從今生的相續,完全可以推出前世的狀況。我們很多人不論是在何種場合都有官癮,總想指揮別人。比如,初入小學時就想當班長,當了班長還想做大隊長。長大成人之後,當了科長不滿足,還想做局長、市長……。以此往前世推,在無量世當中,大大小小的官乃至大梵天王等自己都曾做過,但這又能如何呢?還不是煙消雲夢,落得一無所有。今後是否還想繼續為權利而奮鬥?
按照這樣去思惟便能知道,由於貪欲,每一有情都曾受用過生死中的飲食、男女、住宅等各種色聲香味觸的受用。為何會造成如此無邊無際、錯綜複雜的輪回呢?就是因為貪欲未能止息。只要不以解脫道來對治,貪欲還會發展,在貪欲牽制下,仍將一次又一次地去奮鬥、去享受,一生又一生地束縛在輪回之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