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南無阿彌陀佛”最沒有忌諱,隨時隨地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8ce6560100p32w.html

不論何人

第一,不論何人——男女、老幼、僧俗、善惡、平生、臨終、中陰身、三惡道。
也就是不管男眾、女眾、老人、小孩、出家、在家、善人、惡人,或者是平生,或者是臨終;乃至他已經斷氣了,進入中陰身,如果有善知識為他開示這個法門,引導他念佛,他也能夠在中陰身往生極樂世界;甚至三惡道,就是畜生、餓鬼、地獄的眾生,也能往生極樂世界。 上次曾引用《淨土聖賢錄》裡面很多畜生道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事蹟。所以,論眾生來講,就是包括這些,就是「不論何人」。
●不論何時
第二,不論何時——二六時中。 就是說,任何時間,二六時中,不管白天、晚上、上午、下午,都可以念佛。
●不論何處
第三,不論何處——佛堂、房間、浴廁,不論淨穢之地。 光照十方,難擇死地。 也就是說,我們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固然大雄寶殿、念佛堂可以念佛,即使房間、浴廁,也可以念佛。 是不論清淨的地方、污穢的地方,都可以念的,沒有忌諱的。

如果不是念佛的話,那就不一定。 譬如說我們要誦經,必須恭恭敬敬地在清淨的地方;要持咒的話,也有一些咒是不適當的時間就不能持、不是清淨的地方也不能持。 只有這句六字萬德洪名最沒有忌諱,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稱念。
「光照十方,難擇死地」:也就是說,哪個地​​方沒有阿彌陀佛? 沒有一個地方沒有阿彌陀佛啊! 阿彌陀佛無所不在啊! 所以,佛堂有阿彌陀佛,房間、洗手間照樣有阿彌陀佛,我們在那裡念佛,也照樣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阿彌陀佛一點都不會嫌棄,一點都不會受地點的障礙。 何況我們眾生難擇死地,很難自我選擇說「我死的時候,要在佛堂,眾多蓮友圍繞之中來念佛往生」,大家都很難把握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斷氣。 但是,不管他在什麼地方斷氣,阿彌陀佛當下都會顯現在他面前,來迎接他。 因此,不管任何地方都可以念佛的。
●不論何事
第四,不論何事——士農工商、行住坐臥、一切諸緣。 事緣本無礙,若礙當遠之。

職業是士農工商、舉止是行住坐臥、當下的事情是任何諸緣。 「一切諸緣」,任何事情都可以念佛。 只要不是動腦筋的事,都可以念佛。 為什麼?
「事緣本無礙,若礙當遠之」:也就是說,如果厭離娑婆、欣生極樂之心非常懇切的話,即使無人鞭策,也會隨時、隨地、隨緣念佛。
這就是「事怕有心人」,他只要有這個心,不必人家勉勵、鞭策,都會自發地去唸佛。 就像上次所講的,會忙裡偷閒,會鬧中取靜。 為什麼? 念是在我們的嘴巴,念是在我們的心中,我們是不會受障礙的,所謂「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只要有這個心。 生死心要懇切。

有的同修說:「我白天的時候好像念佛很懈怠,沒有心在念佛,有空的時候也沒有想到要念佛。」
這就是沒有懇切的心。 如果處於「下品下生」那種境界的時候,他一定會「至心令聲不絕」去具足十念,念「南無阿彌陀佛」。 可是他現在不這樣,就是他生死心不懇切。
所以,我們學淨土法門的人,生死心要懇切,懇切到把我們現在就拉到臨終,把我們的身份就拉到「下品下生」的身份,然後「念念不捨」。這是不論任何事情。
●不論何心

第五是,不論心境——善心噁心、定心散心、清淨心、污穢心。 淨心方法。
也就是說,不管當下的心是起善心或是噁心,是定心或是散心,是清淨心或是污穢心,都可以念佛。
有的同修很為自己苦惱,說:「我一直都是很虔誠地在念佛,可是愈是虔誠專一地念佛,愈感覺自己妄想雜念非常多,所謂過去、現在、未來,上窮碧落下黃泉,該想的想,不該想的也想,像這樣的念佛,到底管用嗎?」每一句都管用!
為什麼? 往生不是靠我們念佛的功夫,不是靠我們的心境,完完全全是靠這句名號,我們只要以我們這一顆心,以我們這種根機、身份去唸佛,當下就乘上佛的願力、搭上佛的願船,這樣領受彌陀的功德,都能夠往生的。
所以,我們要曉得:淨土法門是彌陀救度的法門,不是靠我們的功夫來成就往生的法門。
而彌陀的救度是現成的,在哪裡? 在這句名號,在祂的願力。 只要我們以我們的身份、根機,以我們當下的心境,專一地、誠懇地去唸這句名號,就可以了。
不要因為有妄想雜念而擔憂苦惱,甚至懷疑「我這樣能往生嗎?」如果這樣的話,那就不是我們這個法門了,就不了解我們這個法門了。

淨土法門本來就是要安我們的心的,而且讓我們大安心、大滿足,我們既然遇到這個法門,如果還有所苦惱、有所不安,那就表示:雖然念佛,但是不了解這個法門。 這樣的話,那就務必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多看我們編的書,因為很多問題在這些書中都有解答。
●不論何數
第六,不論何數——從多向​​少,從少向多,徹至臨終。 出口就念,想到就念,念念不捨。

每個人的根機、時間都各不一樣,因此阿彌陀佛沒有規定你要念多少,所以,不論數目多少。
可是,我們要把念佛培養成習慣,所謂「熟處轉生,生處轉熟」。 凡夫最熟悉的是什麼? 就是五欲、煩惱;最陌生的是什麼? 就是念佛。 我們把最熟悉的五欲盡量淡化,常常念佛,形成習慣,這就是「熟處轉生,生處轉熟」。 學佛也只不過是「熟處轉生,生處轉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簡國城 的頭像
    簡國城

    簡國城的部落格

    簡國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