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法寶注意事項(推薦)

 

    學習佛法之人,對於安放經書的常識應該知道。《金剛經》上說:「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所以經典是佛的法身所在之處。助印經書、流通經書、閱讀經書、恭敬經書,皆可啟發無限智慧;但若對經書不恭敬,也能令墮不如意處。以下略舉數條,以供參考。

 

    一、佛經法寶須放置于潔淨高燥之處。

    二、佛經法寶所在之處不可做諸污穢行為。

    三、佛經法寶不可露置。不可跨越踐踏。不可與穢物雜置。亦不可安置在床上、座椅上、拜墊上等不淨處。

    四、佛經法寶須置於其他書籍之上。其層次大致如下:原文經典、經典淺釋、一般佛書、聖賢言論、教化書籍。

    五、若書房和睡房是同一房間,睡覺時應用乾淨的布將經書蓋上,且要安置在頭的一邊(限單身淨房)。

    六、佛經法寶須用雙手捧。攜提須高於臍之上。不可挾於腋下。

    七、手捧經書經過佛像,及遇大德上座等,以上舉經書為禮。

    八、閱讀佛經,須先淨手。若中間手觸不淨之物,如臍以下衣均須揩手令淨。

    九、閱讀佛經應專注一心。若有雜念應合上佛經,待念去再閱。中斷不看時,應夾放紙條做記號。不可折頁、折角,或經書面朝下,作「人」字形擱置。

    十、對經如對佛,不得戲笑。不得對經談說世事,講說雜話,或邊吃東西邊看經書。

    十一、佛經上不得塗寫。

    十二、不得口吹經上塵,以專用淨布拭去。

    十三、經案上不可放置雜物。外書等不可放於內典之上。不得案上卷帙縱橫失次。

    十四、不可躺著看經,不可在洗手間內看經,勿以口水沾指翻經頁。

    十五、佛經法寶不可燒毀,若有損壞應速修補。

    十六、若自己不閱應轉送他人廣加流傳。不可不加愛惜,又不肯流傳。

    十七、佛經法寶不可執此輕彼,愚迷譭謗。

    十八、佛經法寶不可貨賣,質當取利。

    十九、佛經法寶不可斷章取義,增刪偽亂。

    二十、破損處理

    1、佛經是法寶,為眾生離苦的指南,應尊重恭敬,若有破損,應速修補,或有缺字、漏字的情況。可以把前者的錯別字找出來,用不乾膠、計時貼等修正過來,以後再結緣給需要的法友。 

    2、對破損比較嚴重,無法修復的經書或者錯誤比較多的經書,可以交給寺院焚化(自己焚化需念請聖回駕咒),以其灰取而裝於極密緻之布袋中,又加以淨沙或淨石,俾入大江大海即可,不致漂於兩岸。小溝小河斷不可投。如是行者,是為如法。

 

    凡佛經法寶,均應恭敬如佛。不恭敬法寶,即不恭敬佛。以自三門,譭謗三寶。造作罪業,與出佛身血等。切記此一經文,恭敬三寶、恭敬經典。

 

    果能依如上所說而行者,無論奉持經書、恭誦經書,乃至助印佛書,均能培植福慧資糧,增長菩提善根。

 

    轉自金陵寺:http://www.jinlingsi.org/shownews.asp?id=347

佛學基礎詞彙掃盲

 

1、三寶:佛、法、僧(與自性三寶:覺、正、淨相應);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3、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4、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嗔恚、不邪見;

5、八關齋戒:一日一夜受持以下八法: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塗脂粉香水,不穿華麗的衣服,不觀玩歌舞妓樂,七不睡臥高大床褥,八不非時食(日中一食,過午不食);

6、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7、四正勤:已生惡令斷滅,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

8、四神足:又名四如意足,就是用四種定力攝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願皆得。欲神足是希慕欲樂,勤神足是精進無間,心神足是一心正念,觀神足是心不馳散;

9、五根: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因此五法是生聖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10、五力:五根堅固發生力量,叫做五力。即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信力是信根增長,能破諸邪信;精進烽是精進根增長,能破身之懈怠;念力是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定力是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慧力是慧根增長,能破三界這諸惑;


11、七覺支:又名七菩提分或七覺分。為五根五力所顯發的七種覺悟:

      1) 擇法菩提分,即以智慧簡擇法的真偽;

      2) 精進菩提分,即以勇猛心,力行正法;

      3) 喜菩提分,即心得善法,而生歡喜;

      4) 輕安菩提分,即除去身心粗重煩惱,而得輕安、快樂;

      5) 念菩提分,即時刻觀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

      6) 定菩提分,心唯一境,而不散亂;

      7) 舍菩提分,即舍離一切虛妄的法,而力行正法;


12、三法印: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靜印。

      1) 諸行無常 是說一切世間法無時不在生住異滅中,過去有的,現在有的,將來終歸幻滅;

      2) 諸法無我 是在一切有為無為的諸法中,沒有我的實體;

      3)涅槃寂靜是說涅槃的境界,滅除一切生死的痛苦,無為安樂。故涅槃是寂靜的,凡符合此三原則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間印信,用為證明,故名法印。

 

13、四聖諦:苦、集、滅、道

       1) 苦諦:

a、生苦:初出母胎,冷風割體,煩惱業力,眾苦交集;

               b、老苦:顏衰色變,體力減退,舉止言行,皆不如意;

               c、病苦:四大不調,精神欠和,身心受病,苦痛無安;

               d、死苦:五蘊分散,神識相離,茫然自失,業境現前;

               e、愛別離苦:親族朋友,名位權利,一切愛樂,離失之時;

               f、求不得苦:一切榮樂,可愛諸事,心生欲望,求之不得;

               g、怨憎會苦:怨家仇人,及諸事物,相遇會見,心生不安;

               h、五陰熾盛苦:身(色)心(受想行識)無常,變易熾盛。

         2)集諦(無明):

               a、 貪:名利財色,一切貪欲;

               b、 嗔;嗔恚忿恨,嫉忌不平;

               c、 疾:事理不明,迷暗愚昧。

         3) 滅諦:

              無明煩惱,集諦業斷,我法執除,貪嗔癡盡,生死解脫,眾苦雲消,得寂滅境,安住涅

              槃。

         4) 道諦:即八正道

 

            其中,四諦裡又分迷界與悟界兩因果。“苦”是迷界果,“集”是迷界因,“滅”是悟界果,“道”是悟界因;苦當知,集當斷,滅當證,道當修。

 

14、十二因緣: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緣起,是說明有情生死流轉的過程;

      1) 無明:貪、嗔、癡等煩惱,為生死的根本;

      2) 行:造作諸業;

      3) 識:業識投胎;

      4) 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

      5) 六入:胎兒長成眼等六根的人形;

      6) 觸:出胎與外境接觸;

      7) 受:與外境接觸生起苦樂的感受;

      8) 愛:對境生愛欲;

      9) 取:追求造作;

      10) 有:成業,因能招感未來果報;

      11) 生:再受未來五蘊身;

      12) 老死:未來之身又漸老而死。

以上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業、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復始,至於無窮。

 

15、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16、六道: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

17、三學:戒、定、慧

18、二諦:真諦、俗諦

19、三福:1)、人天福 / 孝敬 慈悲 身善口善意善

          2)、二乘福 / 三皈 自性三寶 住持三寶 嚴持戒律之精神和原則

          3)、大乘福 / 發菩提心 先斷煩惱再度眾生 / 深信念佛必定成佛 / 讀誦大乘 / 勸進行者

20、四攝:佈施、愛語、利行、同事

21、四無量心:慈、悲、喜、舍

22、六和敬 :見和同解 / 戒和同修 / 身和同住 / 口和無諍 / 意和同悅 / 利和同均

23、 六度 :佈施 ——財富 聰明 健康 / 持戒 / 忍辱 / 精進 / 禪定 /般若

24、十願 : 禮敬諸佛 / 稱讚如來 / 廣修供養 ——弘揚修持淨土念佛法門即是最殊勝最圓滿之供養 / 懺悔業障——稱念阿彌陀佛能消一切罪障 / 隨喜功德 / 請轉法輪 / 請佛住世 / 常隨佛學 / 恒順眾生 / 普皆回向

25、三資糧:信、願、行

26、四大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

27、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28、三藏

    何謂三藏?即是經藏、律藏、論藏,經詮定學,律詮戒學,論詮慧學。精通三藏,並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尊稱為三藏法師,如姚秦鳩摩羅什,唐玄奘等。試略談其義:

     一、經藏。梵語素怛纜,或曰修多羅,華言契經,佛所說之經典,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有關佛陀教說之要義大都屬於經藏。

     二、律藏。梵語毗奈耶,華言調伏,亦翻善治。佛所制定之律儀,善能調治眾生之惡,調伏眾生之心性,有關佛所制定教團之生活規則,皆屬於律藏。

     三、論藏。梵語阿毗達磨,華言對法,又翻無比法。對佛典或經義加以議論,化精簡為詳明,以決擇諸法性相。為佛陀教說之進一步發展,後人以殊勝智慧加以組織化、體系化的論議解釋,均屬於論藏。

     三藏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三藏:四阿含經為經藏,四分律、五分律、十誦律為律藏。六足發智論為論藏。依大智度論說法,三藏屬小乘教專稱,但依據攝大乘論說法,大乘亦有三藏。華嚴經等為經藏,梵網經等為律藏,阿毗達磨為論藏。


佛教八宗(注:以下為龍樹菩薩之八宗)

    1)、禪宗:直指人心,即生見性成佛,不執著禪定而不離禪定

    2)、密宗:以心物一元之原理,大開方便,提倡肉身成佛

    3)、唯識(法相):建立一切,說八識如來藏等,接引畏空眾生

    4)、天臺:三止三觀,建立如來禪方便程式

    5)、華嚴:華藏世界重重無盡,世界一切清靜...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

    6)、三論:否定否定,破人法執

    7)、成實:三心、二諦、二空

    8)、淨土:佛我互感,信心而往生

 

 

轉自水晶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068e730100lzb6.html

九品往生詳解

----學佛人知必須瞭解的佛教常識

 

節選自陳義孝居士著《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九品者,念佛人的智慧功德,有深淺的不同,可以分為上、中、下三輩。在三輩中,每一輩又可分為三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合之便成九品,也就是九種的品類的意思。不管哪一品,皆可往生。

 

 由於往生的人有九種的品類,所以所托生的蓮花叫做‘九品蓮花’,所往生的極樂世界叫做‘九品淨土’、‘九品淨刹’、‘九品安養’或‘九品蓮台’,所修的九種淨行也叫做‘九品行業’,阿彌陀佛更號稱為‘九品覺王’。

 

修怎麼樣的因,就得怎麼樣的果,誰想知道自己將來的生品高低,只要看你現在所修的‘九品行業’是屬於哪一種品類,就可預知其消息了。《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指出:

 

上品上生者:生前鬚髮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還要慈心不殺,具諸戒行,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修行六念,回向願生彼國,命終即得往生。

 

上品中生者:不一定要受持讀誦方等經典,但要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命終即得往生。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命終即得往生。

 

中品上生者: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回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命終即得往生。

 

中品中生者: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命終即得往生。

 

中品下生者:孝養父母,行世仁慈,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極樂國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聞已命終,即得往生。

 

下品上生者: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智者複教合掌,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即得往生。

 

下品中生者:生前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死後應墮地獄,命欲終時,獄火煎迫,遇善知識,贊說彌陀十力威德,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聞已除八十億劫重罪,獄火化為清風,吹諸天花,花上化佛來迎,命終即得往生。

 

下品下生者:生前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應墮地獄,臨終遇善知識,說法教令念佛,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念念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即得往生。

 

 九種品類的眾生都可以往生,可見念佛法門,的的確確,徹上徹下,無所不宜,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不管是誰,只要聽到念佛法門,能信,能願,能行,即屬‘緣熟眾生’,即有資格往生,不退成佛。

 

念佛法門可以九品往生,這為世人敞開了超凡入聖之大門,而且下下品往生,也勝過三界之最高天!也因此,有許多世人,以得少為足,常說:能下下品往生,就夠了!對此,淨空上人時常苦口婆心的教誡世人:‘念佛要求上品往生,千萬不要說,我下品下生就可以,這個志氣未免太劣啦!上品上生生不了,還有中品可持;假如下品下生去不了,就完了!這一生不就錯過了嗎?所以一定要把品位拉高,達不到中品,下品確實還有分;千萬不能定得太低,太低就沒有把握。’世人應緊記上人的教誡為是。

 

活著往生

 

往生是‘往’西方極樂世界去蓮花化‘生’,但許多人都把神聖的‘往生’當作‘死’的代名詞,那是指鹿為馬,顛倒是非,大錯而特錯!

 

為了證明‘死’與‘往生’有實質上的不同,我們要舉一個實例,就是:死的情形,淒淒慘慘戚戚,所以許多人都怕死;往生的情形,正與此相反,世上沒有任何一種盛大的慶典能與之相提並論或更隆重的了!《觀經》裡說:

 

●上品上生者: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數化佛、無數菩薩,至行者前。同時,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行者見了,無限歡喜,自己見到自己的身體,坐在金剛台裡,跟隨在佛的後面,好像一彈手指那麼短的時間,就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上品中生者: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與千化佛,同時都伸出手來,握著行者的手。行者見了,自己看見自己坐在紫金台裡,像轉一個念頭的短時間,就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上品下生者: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與諸菩薩,持金蓮花,化作五百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同時伸出手來迎接他。他就見到自己的身體,坐在金蓮花裡,跟隨在佛的後面,就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中品上生者: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念佛人一見佛光,心裡非常歡喜,自己看見自己的身體,坐在蓮花裡頭,雙膝跪在地上,合掌向佛行禮,在頭還沒有抬起來的短時間,已經往生極樂世界去了。

 

●中品中生者: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花,至行者前。行者自己見到自己坐在蓮花上,當蓮花合攏時,行者已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中品下生者:命欲終時,遇到善知識,向他細說極樂國土種種的快樂,和法藏比丘所發的四十八願。行者聽了之後,隨即命終,譬如像身強力大的人,把他的臂膊伸屈一下之間,已經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下品上生者:阿彌陀佛即差化身的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菩薩,來接行者。行者看見化佛所放的光明,遍滿其室,心裡非常歡喜,他就坐在寶蓮花裡,跟在化佛的後面,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下品中生者:命欲終時,因生前造作諸惡,故地獄眾火,一時俱至。好在遇到善知識,為他演說阿彌陀佛的威德、光明、神力,他聽了之後,立即滅除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地獄猛火立時化為清快涼爽的風,吹來無數天花,花上都有化佛化菩薩來迎接他,像轉一個念頭的時間,就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下品下生者:因生前造作五逆十惡,是一個罪大惡極的人,像這樣的人,應墮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裡,經歷多劫,所受痛苦,無窮無盡。這樣愚癡的人,臨命終時,碰到善知識,為說妙法,教他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只要他以極真誠懇切的心來念佛,具足十念,念念可以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到金色的蓮花,像太陽一樣,停在他面前,只有像轉一個念頭那麼短的時間,他已經往生極樂世界去了。

 

看了上面九品往生的盛況之後,你就曉得往生是一項偉大的成就!是人生一等一的大事!也是一件極其榮耀的事!絕對與死不同。是故許多人視‘往生’等同於‘死’,那是有眼不識泰山,把‘寶’當作‘草’,貽笑大方。

 

除此之外,往生還有比上面所說的盛況更令人不可思議的事,就是:許多世人由於種種原因,從這一個國家移民到另一個國家去,當移民時,是活著去,不是死後才去;而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也是移民,因為這個世界太苦了,很難修行,成佛不易,所以大家決定移民到極樂世界去,當往生時,也是活著去,不是死後才去。

 

淨空上人在無數次的開示中,都強調念佛人往生,就跟世人移民的情形完全一樣,是活著去,不是死後才去。老人家的結論是:‘念佛人往生時,沒有病苦,預知時至,人很清醒,神識清楚,神情安祥,看到佛菩薩來迎,還會告訴旁邊的人:佛菩薩來了!我看見了!我要走了!你就曉得往生是活著走的,不是死後才走的。跟佛菩薩走時,臭皮囊不要了,丟掉了。可見念佛法門是一生成就的法門。’(見法師主講《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一書)

 

淨空上人還說:‘念佛法門乃一個令人不死的法門’。這個說法也是有根有據的:

 

曇鸞大師是後魏時代的人,少年出家,因病而感人命危脆,旦夕無常,想學神仙不死之術,遂到江南去找陶隱居,懇求仙術。陶隱居給了他仙經十卷,欣然而返。途中至洛下,遇到三藏菩提留支,便向留支請教:‘佛法中有不死之法,勝過這些仙經所說的嗎?’留支告訴他:‘世上哪裡有長生不死之法?縱然得到長命,暫時不死,最終還是要六道輪回,這有什麼可貴?要論真正的長生不死,就是佛所說之道。’隨即送他一部《觀無量壽佛經》,並說:‘學裡面之法,就不會再在三界之中受生死,也不會再在六道之中輪回,壽命之長,恒河沙數劫量,都不能相比,這才是佛教所說的長生。’他聽了非常歡喜,即把仙經燒掉,立志專修專弘淨法,求生西方。晚年還感得龍樹菩薩現身對他說:‘我就是龍樹,久居淨土,你是同道,故來相見。’

 

以此印證淨空上人之所說‘念佛乃不死之法’,誠不我欺也。

 

畢竟不退

 

《佛說阿彌陀經》說:‘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不退轉’的意思。什麼東西不退轉呢?一、位不退,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凡聖同居土,依蓮花化生之後,即永不退墮於三界六道;二、行不退,三界的見思惑既落,塵沙惑亦破,得生方便有餘土,進趨佛果,即永不退墮於同居土;三、念不退,破無明,顯法身,生實報莊嚴土,分證如來寂光,心心流入薩婆若海(即一切種智,亦即諸佛究竟圓滿之菩提)。

 

根據一般經論所說,要修到十地法雲地的菩薩,才能圓證三不退,但《彌陀經》說十方世界人民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圓證三不退,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更不可思議的是,我們所念的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還能使念者、聞者,皆得‘畢竟不退’。聽過佛號,他的阿賴耶識中種有阿彌陀佛名號的種子,所以臨終才會念佛。若無善根,即不能臨終要其妻請僧救度,亦不會遇到有道高僧教他念佛了。彌陀名號,一曆耳根,真的永世不化啊!

 

一句佛號,能令人畢竟不退,這就為我們製造了許多自利利他的機會,如平日與人見面,念一句‘阿彌陀佛’,既可代表問候與祝福,同時還可為他人種下將來必定得度的善因,自他兩利,何樂不為?

 

南無阿彌陀佛

 

轉自至誠無息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32dcdb0100lohr.html
美妙絕倫的極樂世界

     ------節選自陳義孝居士著《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的美妙,天下沒有一個詞兒足以用來形容它,它就如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之第三十九願所說的那樣:

 

‘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雖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

 

 由於極樂世界之美,就連具有天眼的人都不能盡說其美妙,所以,我們現在從淨土三經中去看極樂世界,所看到的只是億萬分之一而已。換句話說,只是一個粗略的認識。儘管如此,已足以令人稱羨、驚歎不已了!

 

●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即畜生、餓鬼、地獄)。慳貪是餓鬼的因,嗔恚是地獄的因,愚癡是畜生的因。極樂眾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一切自然俱足,根本無貪;全國都是菩薩諸上善人,互相愛護,根本無嗔。一切眾生,恒聞妙法,心開意解,根本無癡。因無貪嗔癡的惡因,故無三惡道。

 

 ●極樂世界,廣大無邊,就是十方無量世界的眾生一齊往生到那裡去,也不會有人滿之患。

 

●氣候溫和。沒有四季、寒暑、陰雨的變化,永遠是那麼涼爽舒適,令人心曠神怡。

 

●地勢平坦。世間的地有崇山峻嶺,也有萬丈深淵,那是世人的心不平,故地不平;極樂世界的人,心地清淨平等,因心平故地亦平。

 

●黃金為地。實際是七寶為地,黃金為七寶之首,舉其首已攝其餘矣。七寶者,金、銀、琉璃(青色寶)、玻璃(水晶)、硨磲(青白色寶)、赤珠(赤色寶)、瑪瑙。世間也有七寶,但都是些凡品,若以之與極樂世界的極品相比,簡直天淵之別。

 

●有宮殿樓閣。其宮殿樓閣非常的奇特,能隨人之意而大、而小,可在地上,也可浮于空中,全由一寶、二寶乃至七寶自然而成,其富麗堂皇更勝過六欲天主之天宮百千萬倍,那是往生之諸上善人的居處,也是大家聚會講經說法的地方。剛剛往生的人,先在蓮胞之中靜修,等到花開時,證得法身,就可進住樓閣了。

 

●有色樹。在樓閣外面的空地上,有一行行排列得很整齊的色樹。所謂色樹,即由一寶乃至七寶和合而成的色彩繽紛的樹。其樹有的高一百由旬(由旬有大中小三種,大由旬約八十裡,中由旬約六十裡,小由句約四十裡),有的一千由旬。樹的上空還彌覆著由金縷珍珠百千雜寶所結成的羅網,美觀極了!最神奇的是,這些色樹,微風吹來,就如百千種樂器,同時演奏,令人想起三寶的功德而念佛、念法、念僧(其所念之三寶乃自性三寶,非我們所念之住持三寶)。

 

●樹現佛刹。極樂世界的色樹,還能在樹與樹之間映現十方佛國莊嚴美好的人、事與物,讓觀賞的人好像在鏡子裡看到自己的面相一樣清楚。

 

●有七寶池。有無數由七寶所成的水池,其面積由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猶如大海一般,而且皆以金沙鋪地,不同我們這裡全是砂石污泥。

 

●有八功德水。在無數的七寶池中,還盛滿了具有八種不可思議妙用的水:一、澄淨,非常澄清潔淨,一點雜質也沒有;二、清冷,即清淨涼冷,永遠保持同樣的溫度;三、甘美,即甘甜味美,非常可口;四、輕軟,即水的性質輕浮柔軟;五、潤澤,即滋潤滑澤,有益身心;六、安和,即安寧和平,沐浴其中,安穩舒適;七、除患,即喝了這種水,不但可以止渴,還可以除饑;八、增益,即喝了這種水,或在水中沐浴,可以增長善根。除此之外,其水還有三種的特色:一、隨意,即水能隨人之意,或增,或減,或冷,或暖;二、說法,即當池水往復激蕩時,能發妙音,宣講妙法;三、進道,即入水浴已,使人道業猛進。

 

●有寶花。在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中,在八功德水之上,有著無量無數‘微妙香潔’的蓮花。微者,七寶所成,此方絕無;妙者,其色無量,又能放光:香者,異香遠聞,四時不散;潔者,出自德水,體至潔淨。其花大小不一,由一由旬乃至百千由旬,這是因為念佛的眾生有勤怠之分,故蓮花便有大小之別。這些蓮花,就是我們將來往生之花胎,誰在此世界信佛念佛,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中即長出蓮花一朵,上標其名,將來往生時,即在此蓮花中化生。極樂世界的一切景物均不生不滅,惟獨蓮花變化無常,如人念佛努力,七寶池中的蓮花就愈念愈大,如改信其他法門,或停止完全不念,此花即隨之而枯萎,可見它沒有一定的形狀,變化而有,唯心所現。

 

●有珍禽。極樂世界尚有百千種奇妙雜色之鳥。鳥屬畜生,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哪來這許多的鳥呢?原來這些鳥兒都是阿彌陀佛欲使法音不停宣流,而以不思議神力變化出來的。這些化鳥到處發出柔和優雅的聲音,宣講人人心中所欲聽到的佛法,實在微妙極了!阿彌陀佛變諸鳥,蓮宗九祖蕅益大師說:‘凡情喜此諸鳥,順情而化,令歡喜故;鳥尚說法,令聞生善故;不於鳥起下劣想,對治分別心故;鳥即彌陀,令悟法身平等,無不具,無不造故。’所謂‘無不具’,即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開悟時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無不造’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常作天樂。極樂世界,時常天樂鳴空,隨各人之意願而聽到自己所喜歡的音樂。

 

●天花繽紛。那裡還晝夜不停地從天空飄落曼陀羅等眾妙天花,又天花一著地,不須灑掃,自動消失,世間那有此等美事?

 

●極樂世界,下從地起,上至虛空,一切萬物,皆放光明,不但人有光,連七寶、宮殿、樓閣、寶池、色樹、蓮花等等都放光,故極樂世界,不須日月,自然光明。

 

●極樂世界,不但是一個光明的世界,而且是一個極其芬芳的世界,因為那裡的一切,都是無量寶香和合而成的,所以在在彌漫香氣,處處散發芬芳。

 

●極樂世界,不但沒有不善的事,連不善的名字都聽不到,這是因為那裡的人、事和物,無不盡善盡美的緣故。

 

●又極樂世界,處處皆有花台,上坐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諸行人,說微妙法,所以那裡的人,不但隨時都可以見到佛菩薩,還可以隨時請教聽聞到妙法,這是娑婆眾生所夢寐以求的事啊!

 

像這樣一個美妙絕倫的世界,可以說宇宙中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了!畢竟它是阿彌陀佛集十方諸佛刹土之美好於一身的佛國,自然樣樣皆奇特稀有,與眾不同了!

 

除此之外,佛教向來強調‘因果’,而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在因地時發了願,後經無量阿僧祇劫修諸功德,以不思議願力、功德所成就的淨土,因此它極符合‘有如是因,得如是果’的因果定律。

 

轉自夢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c0592a0100ky4p.html

三十二相是如何來的?

 

有很多人都聽說過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是說佛的身體有種種美妙的地方。那麼是那三十二相呢?又是怎麼來的呢?在《優婆塞戒經》中對三十二相是如何產生的作了一番詳細的說明:

 

為菩薩時。於無量世。樂以善眼和視眾生。是故先得牛王眼相。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無數世用和善的眼看眾生,所以得到牛王眼相。(眼睫如牛王相,眼毛殊勝如牛王也。)

 

為菩薩時。於無量世。恒以軟語先語實語教化眾生。是故先得八梵音相。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無數世用和善誠實智慧 的語言教化眾生,所以能夠得到八梵音相。(佛之音聲清淨而遠聞也。)

 

為菩薩時。於無量世。供養師長諸佛菩薩頭頂禮拜破憍慢故。是故先得無見頂相。

在行菩薩道時候,無數世供養師長,諸佛菩薩,恭敬禮拜,破除自己的驕慢。所以得到無見頂相。(頂成肉髻相,梵名鳥瑟膩,譯作肉髻,頂上有肉,隆起為髻形者。亦名無見頂相。以一切有情皆不能見故也。)

 

為菩薩時。於無量世。不誑一切諸眾生故。是故先得眉間毫相。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無數世不欺騙一切眾生,所以得到眉間白毫相。(兩眉之間有白毫,右旋常放光。)

 

為菩薩時。於無量世佈施持戒。修集道時其心不動。是故先得足下平相。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無數世能佈施持戒,修道時心不動搖。所以得到足下平滿相。(足裡無凹處。)

 

為菩薩時。于無量世供養父母師長善友。如法擁護一切眾生。是故次得手足輪相。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無數世供養父母師長善友,能夠如法擁護一切眾生,所以得到手足輪相。(千輻輪相,手足有輪形紋。)

 

為菩薩時。至心受持第一第四優婆塞戒。是故次得。纖長指相足跟長相。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能夠至心受持優婆塞戒,所以得到纖長指相,足跟長相。(手指細長。足踵圓滿無凹短處)

 

為菩薩時。善受師長父母善友所教敕故。是故次得身傭滿相。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善於接受師長父母善友的勸告教誨,所以得到身傭滿相。(身端直相,身形端正無傴曲者)

 

為菩薩時。以四攝法攝眾生故。是故次得手足網縵相。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以四攝法攝取眾生,所以得到手足網縵相。(手足縵網相,手足指與指間有縵網之纖緯交互連絡如鵝鴨)

 

為菩薩時。於無量世以手摩洗師長父母身。除去垢穢香油塗之。是故次得手足軟相。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無數世為父母師長洗浴,除去污垢,塗抹香氛。所以得到手足柔軟相。(手足柔軟,不僵硬)

 

為菩薩時。于無量世常化眾生。令修施戒一切善法。是故次得毛上靡相。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無數世教化眾生,令其修行佈施持戒等一切善法,所以得到毛上靡相。(身毛身毛之頭右旋,平順)

 

為菩薩時。至心聽法至心說法。為壞生死諸過咎故。是故次得鹿王腨相。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為脫離生死種種害處的緣故,能夠至誠聽聞,解說佛法。所以得到鹿王腨相。(腨為股肉,佛之股肉纖圓如鹿王。)

 

為菩薩時。于無量世常施一切眾生病藥。是故次得身方圓相。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無數世佈施一切眾生所需醫藥,所以得到身方圓相。(身縱廣相,頭足之高與張兩手之長相齊。)

 

為菩薩時。終不欺誑一切賢聖父母師長善友知識。是故次得手過膝相。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決不期誑聖賢父母善知識。所以得到手過膝相。(垂手長過膝。)

 

為菩薩時。於無量世見怖畏者能為救護。心生慚愧不說他過善覆人罪。是故次得象馬藏相。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無數世見到眾生恐懼畏怖的時候能夠救助保護,心生慚愧不說他過,善於遮護人的罪過,所以得到馬陰藏相。(佛之男根密藏體內如馬陰)

 

為菩薩時。于無量世親近智者樂聞樂論。聞已樂修。樂治道路除去棘刺。是故次得皮膚柔軟一一孔中一毛生相。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無數世親近智慧的人,樂於聽聞議論,聽後樂於修習,樂於祛除道路上的障礙荊棘。所以得到皮膚柔軟,一一毛孔生一毛相。(毛孔生青色相,一一毛孔,生青色之一毛而不雜亂)

 

為菩薩時。于無量世常施眾生房舍臥具飲食燈明。是故次得金色身相。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無數世常佈施眾生房舍臥具,飲食燈光照明。所以得到金色身相。(身金色相,身體之色如黃金)

 

為菩薩時。於無量世可嗔之處不生嗔心。樂施眾生隨意所須。是故次得七處滿相。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無數世本可生氣發怒的時候能夠不起嗔心,樂於隨眾生的意願佈施,所以得到七處滿相。(七處平滿相,七處為兩足下兩掌兩肩並頂中,此七處皆平滿無缺陷)

 

為菩薩時。於無量世善能分別善不善相。言無錯謬不說無義。可受之法口常宣說。不可受者不妄宣傳。是故次得缺骨滿相。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無數世善於分別善不善相,言說沒有錯誤,不說沒有意義的話。能夠接受的佛法經常宣說,對於不能接受的人不隨便傳授宣揚。所以得到缺骨滿相。

 

一者上身。二者頰車。皆如師子。何以故。為菩薩時。於無量世中自無兩舌教他不為。是故次得如是二相。

上身和面頰如同獅子一樣,是因為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無數世中沒有兩舌,也不教他人兩舌,所以得到上面兩種相貌。(身如師子相。指佛之上半身廣大,行住坐臥威容端嚴,一如獅子王。頰車如獅子相。即兩頰隆滿如獅子頰。)

 

一四十齒。二白淨相。三齊密相。何以故。為菩薩時。於無量世以十善法教化眾生。眾生受已心生歡喜。常樂稱揚他人功德。是故次得如是三相。

四十牙齒,齒白如雪,諸齒齊密三相,是由於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無數世中以十善法教化眾生。眾生接受後心生歡喜,常常樂於稱讚他人的功德。(佛具有四十齒,一一皆齊等、平滿如白雪。諸齒皆不粗不細,齒間密接而不容一毫。)

 

為菩薩時。于無量世修欲界慈樂思善法。是故次得四牙白相。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無數世修行欲界慈悲,樂於思維善法,所以得到四牙白相。(即四十齒外,上下亦各有二齒,其色鮮白光潔,銳利如鋒,堅固如金剛)

 

為菩薩時。于無量世不待求已然後方施。是故次得味中上味相。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無數世修不待他人有求於自己就能主動佈施。所以得到味中上味相。(佛之咽喉中,常有津液,凡食物因之得上味)

 

為菩薩時。於無量世至心受持十善法教兼化眾生。是故次得如是二相。一者肉髻。二廣長舌。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無數世至心受持十善法,並教化眾生。所以得到頂上肉髻,廣長舌相。(頂上有肉,隆起如髻形之相,舌頭廣長薄軟,伸展則可覆至髮際。)

 

為菩薩時。于無量世宣說正法實法不虛。是故次得白毫光相。

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無數世宣說正法,真實不虛。所以得到白毫光相。(兩眉之間有白毫,柔軟如兜羅綿,長一丈五尺,右旋而卷收,以其常放光,故稱毫光、眉間光。)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修如是業。是不為難。在家之人。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佛還重申了一下,出家菩薩修行三十二相比在家菩薩修行三十二相較為容易,因為惡因緣的阻撓較少的緣故。

 

 

轉自地藏占察網:http://www.dzzc.com/6-1-6.html
佛教時間體系介紹

編注:佛教時間體系比較有意思,你瞭解完以後,就會知道,在世為人,時間實在是太短了。

 

一.一天以內的時間可分:刹那,坦刹那,臘縛, 牟呼栗多,時,晝夜

關於刹那的長度,佛經中有多種解釋:

1、一彈指頃有六十刹那;

2、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又有九百生滅;

3、刹那是算數譬喻所不能表達的短暫時間。
公制換算
    1 刹那 = 1/75 秒 = 13.33 毫秒。
    1 坦刹那 = 1.6 秒
    1 臘縛 = 96 秒
    1 牟呼栗多 = 48 分
    1 時 (大時) = 4 小時。
    因此可以瞭解到一刹那是十分短暫的時間,大約是照相機快門百分之一秒的速度。根據“一彈指六十刹那”可以算得一彈指大約為0.8秒,可見這個比喻相當準確.

二,很長的時間用”劫”表示,又分小劫,中劫,大劫,無量劫,塵點劫等.
“劫”又分小劫、中劫、大劫三種,一般劫都是指大劫。
    (1)小劫: 從人壽十歲算起,每過一百年增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然後再從八萬四千歲每隔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總共一千六百八十萬年稱為一小劫。以此往上推,則為:一小劫=1千六百八十萬年
    (2)中劫: 二十個小劫=1個中劫
    (3)大劫:四個中劫=1個大劫,
    一個大劫中有成(世界生長期)、住(世界壯盛期)、壞(世界老死期)、空(世界滅無期),如此成住壞空相續迴圈一次為一大劫。七個大劫(亦名火壞劫)為一水壞劫.七個水壞劫為一風壞劫
    (4) 阿僧祇劫:
    阿僧祇劫即指阿僧祇個大劫.根據《華嚴經》數字體系:阿僧祇= 10^(7.1×10^31)(即1的後面跟著7.1×10的31次方個0) 一般,從凡夫修行成為佛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這個時間是多長,可想而知.
    (5)無量劫, 無量劫即指無量個大劫。根據《華嚴經》數字體系;無 量 = 10^(2.8×10^32)。
    (6)塵劫:塵點劫的簡稱.
    即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之三千大千世界為微塵,每經過一千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之國便下一微塵,微塵盡了,而所經過的世界又全碎為微塵,再以每一微塵當作一劫來計算,這些微塵的個數全部加起來作為劫數,就稱塵點劫。這是表顯釋迦如來成佛迄今非常久遠的比喻。

 

三:各道的時間相對性.
    人間五十年,為四天王天一晝夜
    人間一百年,為忉利天一晝夜
    人間二百年,為夜摩天一晝夜
    人間四百年,為兜率天一晝夜
    人間八百年,為化樂天一晝夜
    人間一千六百年,為他化自在天一晝夜

 

四:各個世界的時間相對性
    根據《華嚴經》
    娑婆世界的一劫,於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才一晝夜;
    極樂世界的一劫,于金剛堅佛刹的袈裟幢世界才一晝夜;
    袈裟幢世界的一劫,于善勝光明蓮花開敷佛刹的不退轉音聲輪才一晝夜;
    不退轉音聲輪世界的一劫,於法幢佛刹的離垢世界才一晝夜;
    離垢世界的一劫,於獅佛刹的善燈世界才一晝夜;
    善燈世界的一劫,于光明幢佛刹的妙光明世界才一晝夜;
    妙光明世界的一劫,于法光明蓮花開敷佛刹的難超過世界才一晝夜;
    難超過世界的一劫,于一切神通光明佛刹的莊嚴慧世界才一晝夜;
    莊嚴慧世界的一劫,于月智佛刹的鏡光明世界才一晝夜;
    從鏡光明世界一劫,於賢勝佛刹的勝蓮花世界才一晝夜.
    到如此,我們這個世界的時間對於勝蓮花世界已經是微不足道,毫無可言了.

 

五;各道眾生壽命
    人間:人壽100年
    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此四天離人間有四萬二千由旬之遠,身長七十五丈,壽五百歲。以人間五十年為一晝夜,合計九百萬歲。
    忉利天,即三十三天,距離人間六百七十二萬里,身長一百五十丈,以人間百年為一晝夜,壽命一千歲,合人間三千六百萬年。
    須焰摩天。也就是空居天,因為離開須彌山,距離人間有一千二百八十萬里,身長二百廿五尺,壽命一萬萬四千四百萬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三百年。男女相愛,只是執手以示愛,而不行淫。
    兜率天。這天分內外二院,外院有小摩尼殿,是凡夫天人所居,內院有大摩尼殿,是彌勒菩薩所住。彌勒菩薩常在內外兩院說法,教化眾生。該天距離人間有二千五百六十萬里,身長三百丈,壽命五萬萬七千六百萬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四百年,男女相愛,只是一笑。
    樂變化天,距離人間有五千一百廿萬里,身長三百七十五丈,壽命廿三萬萬零四百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八百年。所有一切五欲樂具,都能隨願變化滿足自己受用,男女相愛,只是熟視而已
    他化自在天,距離人間有一萬萬零二百四十萬里,身長四百五十丈,壽命九十二萬萬一千六百萬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一千六百年,男女相愛,只用眼一看便滿足。
    梵眾天,身長四十裡,壽命二十小劫。
    梵輔天,身長八十裡,壽四十小劫。
    大梵天,身長一百二十裡,壽命六十小劫。
    少光天。身長一百六十裡,壽命二大劫。
    無量光天。身長三百二十裡,壽命四大劫
    光音天。身長六百四十裡,壽命八大劫。
    少淨天。身長一千二百八十裡,壽命十六大劫。
    無量淨天。身長二千五百六十裡,壽命三十二大劫。
    遍淨天。身長五千零二十裡,壽命六十四大劫。
    福生天。身長一萬里,壽命一百二十五大劫。
    福愛天。身長二萬里,壽命三百五十大劫。此天之福,于有為界中,最為圓滿。
    廣果天。於九地中,叫做舍念清淨地,因舍念清淨,沒有苦樂二念,故劫壞時,水火風三災不能侵,身長四萬里,壽命五百大劫。
    無煩天。身長八萬里,壽命一千大劫。
    無熱天。因為除去一切鬥心的熱惱。身長十六萬里,壽二千大劫。
    善見天。身長三十二萬里,壽四千大劫。
    善現天。身長六十四萬里,壽八千大劫。
    色究竟天。身長一百二十八萬里,壽一萬六千大劫。
    空處天。壽二萬大劫,因已消形入空,故無身形長短。
    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而入非非想處天,來窮究空理,修習有漏禪定,不知回頭,迷於有漏之天,錯作無為之想,終至八萬劫滿,無可歸托便墮入輪回,隨自己的業障,流轉六道中,所謂“饒他八萬劫,終是落空亡。”

    以上各層天人壽命,根據宣化上人講解《楞嚴經》
    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即無量個劫長。

 

    轉自小狐的QQ空間:http://user.qzone.qq.com/149095510

佛教中成、住、壞、空的定義

 

    成、住、壞、空是指世界從形成到毀滅的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稱為一個“中劫”。每個中劫,有二十個“小劫”;四個中劫,為一個“大劫”。

  “劫”是梵語“劫簸”的簡稱,為計算時間的單位。由於時間太長,無法用年月日計算,所以用“劫”表示極長的時間。劫的計算方式,根據《大毗婆沙論》記載:人壽自十歲起,每隔一百年增加一歲,一直增加到人壽八萬四千歲,為一個增劫;再由八萬四千歲,每隔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稱為減劫。如是一增一減,為一個小劫。

  前一個世界,經歷了成住壞三個中劫,於空劫結束後,由於眾生業力的驅使,又逐漸地生成新的世界,進入成劫。第一個小劫形成山河、大地等“器世間”;後十九個小劫,形成“有情世間”,即一切有生命的眾生。如此,經過二十個小劫,世界就形成了。

  成劫後,世界進入住劫時期。住劫,指世界安穩存在的時期。這段期間,眾生開始造作諸行,並隨善惡業因,遭受不同的罪福果報,於六道中升沉浮降,輪回生死。住劫中,有二十個增減劫,每個減劫之末,會發生小三災,即饑饉災、疾疫災、刀兵災,我們現在正處於住劫中第九個小劫的減劫。

  住劫過後,世界就進入壞劫,前十九個小劫,壞有情世間,最後一小劫,壞器世間。壞劫有三種大災禍──火災、水災、風災。壞劫後,世界便進入空劫。

  空劫也要經過二十個小劫。世界已壞滅,於欲、色二界之中,唯色界的第四禪天尚存,這段期間,沒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唯有虛空。

  世界有成住壞空,人有生老病死,人的心念有生住異滅。外在一切境界的生滅成壞,皆由心念的生住異滅所招感,內心和外境息息相關。體會一切無常的道理,有助於開闊心胸面對周遭的人事物,放下人我是非煩惱,積極創造因緣,把握每個當下,及時行善,廣集福慧資糧。而瞭解心與境的關係,便明白想要轉境就必須先轉念,日常生活藉事磨煉這念心,不為外境影響,日久功深,這念心自然能作主自在。

 

    轉自念佛成佛的QQ空間:http://user.qzone.qq.com/408132997

一佛國土到底有多大

      守月亮節選自淨空法師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四十五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23-045

 

  現代由於科技的發達,交通便捷,我們的活動空間,已經不像從前一個小的城市地區,現在的活動空間已經遍及全世界,幾乎每位同修都到世界其他地區去渡假、觀光旅遊,所以活動的空間大了。不過現在這個大,只大到這個地球,只有少數人他們到過月球,不是多數人,少數人到過月球。還有沒有人的太空船,曾經登陸火星、水星,沒有出太陽系。在我們想像,將來科技再進步,大概在太陽系的旅行是不成問題的。


 

 

  可是這一個太陽系範圍非常非常的小,如果在整個無窮浩瀚的太空當中,太陽系的範圍很小。科學家告訴我們,太陽系是我們銀河系裡面的一個小星系,而銀河系的範圍就非常廣大。從銀河這一邊到那一邊的邊端,用光的速度來量的話,差不多都要二十萬光年,二十萬光年,從銀河這一端到那一端,就知道銀河系的範圍多大。這個範圍在我們佛經上講,才是一尊佛的教化區,我們佛經裡面講的佛刹,一個佛刹、一佛土,一個佛的國土,實在講就是一尊佛教化活動的範圍,這是一個銀河系。這是我們過去一般人,對於經典上講的都是這樣去體會。

 

  可是我們看看近代,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注解後面,他附的有一篇文章,這一篇文章也是他從北京交給我的,我們複印在這個經的後面,這是他的看法,看法也不無道理,看法有道理的。他是一個學科學的人,他在天津大學教無線電學,他是個科技人才。據他的看法,這一個銀河系實在講就是我們佛經裡面講的一個單位世界,這個就了不起,這個範圍就太大。我們知道一個小千世界是一千個單位世界;換句話說,要一千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才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才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活動的範圍,如果以這個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個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才是一佛土,一尊佛的教化區,一尊佛的活動範圍,這實在是太大太大了,我們簡直不敢想像。

 

    現代科學雖然很進步,還沒有發現十億個銀河系,還沒有看出來,你才曉得佛的佛國土是多大!一尊佛國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個六道輪回。諸位要曉得,單位世界的天頂是初禪,小千是二禪,中千是三禪,大千世界的天頂是四禪。所以一個大千世界只有一個四禪天,它有一千個三禪天,有十億個初禪天,這麼大的數字。黃老居士的說法,他是講銀河系的中心,就是佛經上講的須彌山。這個中心我們現在科學家叫它做黑洞,銀河系的中心,這個地方的引力非常之強,任何物質到裡面都被吸收,連光都被吸收掉,光到那個地方都被吸收掉,他覺得那個是我們佛經上講的須彌山,所以須彌山不在地球上。他說的這個也有他的道理在。像這樣的大千世界,在這個太虛空當中是無量無邊,一切諸佛如來都說不上它的數字,你說這個範圍多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簡國城 的頭像
    簡國城

    簡國城的部落格

    簡國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