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持五戒有無量的功德:
第一、持淨戒能令三寶住世。佛說末法時期,有五位清淨比丘,就是正法住世,所以能持淨戒,令正法久住,三寶住世。
第二、持戒功德殊勝。《華嚴經》上說:“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堅持於淨戒,是則如來所讚歎。”得諸佛歡喜,得諸聖讚歎,然後一切功德,一切戒定慧的功德,無漏功德都能生長。“猶如萬物依於地,一切功德依於戒”。
第三、持益毀損。受持的話,得到很大利益。如果你毀壞呢,就有很大的損害。《涅槃經》上說,“欲見佛性,證大涅槃,必須身心修持淨戒。若毀淨戒,是魔眷屬,非我弟子。”要受持淨戒。《地持論》上面說呢:“三十二相無差別因,皆持戒所得。”乃至於三十二相呢,皆因持戒功德而成就。經論裡面有種種的,讚歎持戒功德。
第四、明定慧是戒所生,要成就禪定和智慧,一定要有戒。這個在《首楞嚴》上面有很詳盡的開示。
第五、受三皈五戒的功德,法華經上面說:“若持五戒,釋迦文佛在汝家中。”你能夠受持三皈五戒,持得好呢,功德都是無量無邊的啦。
第六、五戒戒德高勝。羯磨經上雲,“善男女佈施滿四天下,四事供養。”那麼就是說,善男子善女人,去修佈施的時候,修佈施以種種的珍寶,滿四天下,去佈施給那些眾生,並且四事供養,四事供養他們。“盡於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盡一百年這個功德還比不上一日一夜持戒功德。為什麼?因為持戒功德呢,是無為法,佈施功德是有為法。有為法就有窮盡,無為法就無窮無盡,功德無量,浩瀚無邊,持戒就能夠直接地與法身相應。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是五分法身香。能夠顯了我們不生不滅的法身本體啊,所以比丘戒是根據阿羅漢的這些言行來制定的,所以要求是比較高。
第七、五戒即大施。《彌勒菩薩所問經論》上面說,言五大施者,謂受持五戒。《善生經.五戒品》也說“有五善法,圍繞是戒。”圍繞這個五戒,一者慈,二者悲,三者喜,四者忍,五者信。慈、悲、喜、忍、信這個五法,五善法的功德,因為受持五戒,都能增長。
第八、五戒通七眾受持。比丘,比丘尼,乃至於式叉摩那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七眾都應該通持五戒,這是根本,根本法。
第九、堅持淨戒,隨願往生諸佛淨土。
第十、往生起碼是中品上生。《觀無量壽經》上面,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關齋戒,然後這樣子的話,來持戒念佛的話,起碼是中品上生。
第十一、因為持戒的緣故,以持戒的功德,具足三心(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能夠得到上品上生。
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98cb4a0100d98s.html
何為六時吉祥何為法喜充滿
何為六時吉祥
【六時】
(一)指晝夜六時。乃將一晝夜分為六時,即晨朝、日中、日沒(以上為晝三時)、初夜、中夜、後夜(以上為夜三時)。在印度,時間之最小單位稱刹那,一百二十刹那為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為一臘縛,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為一時,六時為一晝夜。
晝夜六時勤行,為印度以來所行,我國東晉廬山慧遠作水時計(又稱蓮華漏),在六時行道。
隋代信行制晝夜六時發願文,善導作往生禮贊(六時禮贊),主張各六時必須拜佛懺悔。又六時之中,初三時稱三時,而有三時念佛、三時坐禪之說。
(二)指一年分為六期。即漸熱、盛熱、雨時、茂時、漸寒、盛寒等六時。
(三)時解脫阿羅漢于得好衣、好食、好臥具、好處所、好說法、好同學之時(六時),可入定得解脫。
祝願各位六時吉祥!
何為法喜充滿
1、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念佛,自然得法喜,自然有不可思議的感應。
2、從清淨心生出來的喜悅,是真樂,是法喜,是真正的滋養。
3、法喜是從清淨心裡面生的,不是外面五欲六塵的刺激。
4、學佛,你修學到一個階段之後,你得到第一個好處就是法喜,就是歡喜,這一歡喜的現象會把懈怠、疲倦給忘掉。
5、我們俗話也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人要一有歡喜的事情,精神都來了,疲勞就沒有了。你要念佛念到法喜充滿,你的疲倦就沒有了。
6、法喜給諸位說,是很好的養分,最好的營養劑,人心裡常常歡喜,我們世法裡頭都說人逢喜事精神爽。
7、你真正得法喜,一天到晚快樂歡喜,人快樂輕鬆愉快,百病不生。
8、我們要用真誠心、清淨心對待身體,讓它法喜充滿。
9、懂得如何調心、調身,讓自己身心輕安自在,功夫才能得力,才能得到“法喜充滿”。
10、生活、工作、飲食起居,隨順自然,才能成就真正的法喜。
11、菩薩充滿了愛心,法喜充滿。
12、菩薩的心清淨,菩薩的心定,他得到的是安樂,這個安樂就是法喜充滿。
13、菩薩修學、證果、度化眾生,都是無比的快樂,法喜充滿。
14、一個行菩薩道的人,他心中法喜充滿。
15、真正行菩薩道的人,一心一意向善、行善,給眾生真實的利益;他積功累德,樂此不疲,愈做愈快樂,愈做愈歡喜,法喜充滿。
16、想在菩提道上保持法喜充滿,永不退轉,永不畏懼艱難,並且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就要“依教奉行”。
17、真正學道人一定得法喜,法喜充滿,你走到任何場合眾會之中,人家自然對你羡慕,為什麼你這麼快樂?學佛就快樂。
18、世間雖然有富貴,富而不樂,貴也不樂!所以古人講不如貧而樂,這個人生才有意義,才有價值。
19、學佛能消業障,學得如法,你的妄念自然少、煩惱少,心情愉快,法喜充滿。
20、學佛第一個階段的收穫是法喜充滿,這是你初初證得的,這是享受。
21、法喜不是對外面境界的反應;法喜是從內心裡流露出來的。
22、法喜的時候,心裡面不會有波浪、不會有起伏,心是清淨慈悲平等,這裡面有無量的歡喜,它不礙事。
23、心地真正清淨,接觸佛法就會開悟,就法喜充滿。
24、你接觸佛法不會開悟,是你心不清淨,心地清淨沒有不開悟的。
25、佛經裡有永遠悟不盡的道理,有永遠悟不盡的境界;天天讀經,天天法喜充滿。
26、佛法要長期薰修,你才會有進步,沒有下三、五年工夫,佛法的好處,你真的得不到;一定要真正下個三、五年工夫,你才會嘗到法味!法味嘗到之後,法喜充滿!
27、真正得到佛法薰修的力量,你才真正能夠體會到法喜充滿,然後你才曉得學佛的人真正幸福真正快樂!
28、經文裡字字句句含無量義,你要用真誠心、恭敬心去讀,才會有所發現,才會法喜充滿。
29、用妄想、分別、執著去讀經,決定得不到悟處,決定得不到法喜。
30、諸位,實實在在講,佛經要是真念透了,這世界很美好,你沒有煩惱;無論在哪個境界裡面,你都很自在,法喜充滿。
31、境界就是修行,在這個境界裡面修清淨、平等、慈悲,法喜充滿。
32、修行,首先要把欲望舍掉;沒有欲望,就沒有輪回,這一生當中就能心境一如,法喜充滿。
33、修行就是天天改過,天天改習氣,天天改毛病,天天法喜充滿。
34、天天懺悔、天天改過、天天向上提升,才有法喜。
35、你要是不在佛法裡,你就得不到法喜。
36、只要你契入佛法少分,就能法喜充滿。
37、聽經也好,讀經也好,修行也好,一定要得法味;要真正能嘗到佛法的滋味,嘗到法味就法喜充滿。
38、“真法喜”是你修學確實有心得,從內心裡面生起的喜悅,這是真正的法喜。
39、在修學上,你對於念佛法門有充分的理解,有正確的認識,你的修學就得法喜。
40、你修念佛法門法喜充滿,你自自然然就會到處勸勉別人,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你是真的明白了,真的透徹了,真得到真實利益,一定會這樣做。
41、阿彌陀佛是無量覺,我們學“覺而不迷”這一樁事,這就叫學佛。
42、要把阿彌陀佛變作我們的心理、變作我們的行為,這樣如理如法地念佛,就能法喜充滿。
43、我們在一切境界裡面不分別、不執著,不打妄想,生活會過得非常自在、非常快樂,法喜充滿。
44、到妄念不生,心恢復到清淨,跟諸位說,你與佛就起感應道交,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很有信心了,你自己就法喜充滿。
45、《阿彌陀經》這部經裡頭有無量義,你永遠發現不盡的;我每天念這個經,都 發 現 有 新的意思,所 以 我能法喜充滿,每天的境界都不一樣。
46、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道場殊勝莊嚴,我們要是對西方極樂世界深信不疑,而且對自己的修行有信心,我們就能真正離苦得樂,真正法喜充滿!
47、我們念佛,句句佛號裡頭有深信切願,念的時候就會有法喜。
48、念佛,念到清涼自在,念到法喜充滿,這樣決定往生。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讓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責任。希望大家發心,成為法的傳遞者和播種者。將手中法寶,一化為十,十化為百,讓千千萬萬眾生,都能步上成佛覺悟之道。
轉自沙門惜福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5dbdb0100ro5p.html
誦《地藏經》之原理及注意事項
禮拜地藏菩薩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能普度眾生,冥陽兩利,因此凡修淨土法門的人,應注重瞻禮、供養地藏菩薩;而地藏菩薩的慈悲宏願,更是所有眾生所應依止的物件!
一、《地藏菩薩本願經》(簡稱《地藏經》)的功能分為二種
1、《地藏經》是一部記載著萬物眾生其生、老、病、死的過程,及如何讓人自已改變命運以起死回生的方法,並能夠超拔過去世的冤親債主令其究竟解脫的因果經。人的生滅自無始劫以來皆輪回不已,福報的聚集和修行功德力的累積是他人無法替代的。所以讀經能使我們明白關於業障的問題如何處理,以及如何修福修慧,廣利有情眾生。
2、《地藏經》融合了地藏王菩薩的大悲願和諸佛菩薩的見證,最可貴的是,整部經典皆以白話文來敘述佛陀深入淺出的慈心開示。對於深究佛法的修行者,可以印證因緣果報論的不可思議;而初發心者,也可以相應契入地藏王菩薩的教化悲願。在所有經典之中,佛理淺顯易懂,又不需他人來傳授的,唯有此部《地藏菩薩本願經》。
二、地藏法門的簡易修法:
1、設相供養:禮請地藏菩薩聖相裝框裱褙供養,並於佛前早晚點一柱香禮拜。
2、誦經回向:或每天誦經一卷,三日誦完一部,或每天持誦一部。
3、稱念佛號:專心持誦地藏菩薩聖號,每天至誠千聲或萬聲。
三、持誦經文注意事項
1、持誦時必須發出聲音,但無須大聲朗誦,重以誠心誠意的恭敬心和懺悔心護念之。(注一)
2、持誦時,或跪、或立、或坐皆可。
3、24小時皆可持誦,但每部持誦過程以90分鐘為最適當,速度宜不急不徐,切莫過快,否則誦經之功德力將會減少。若以速度取功德則是以貪執心修法,非正法;誦經重點貴在虔誠恭敬之心相應之。(注二)
4、關於誦經立香案:家中若有佛堂者,需奉三炷香,口念:“恭請南無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薩慈悲加持”(三稱)。持誦經文之中若間隔一小時以上需要重新恭請。(注三)
5、持誦的過程可能會有一些現象,例如:頭暈目眩、流眼淚、字體模糊、身體酸軟不適、心生疑惑、雜念紛至等,尤其剛開始持誦的第一個月內最為嚴重。遇此情況者,種種現象乃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作崇所致,應以最懺悔的心,祈求冤親債主原諒,更需以勇敢負責的心來圓滿現前之因緣果報。
四、原理
人的修為以消除業障、償還因果債、懺悔惡業為始,之後方能無礙地修法。冤親債主糾纏是陰陽皆苦的果報;運勢不好、事業不順、夫妻不和、子女乖違、甚至於修行的諸多障礙,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皆因為冤親債主得不到超拔而欲索債所引起。“萬法皆因緣所生”、“如是因、如是果”,若無法超度冤親債主,菩提道上必是難上加難,所以每個人應以至少持誦200部以上《地藏經》的功德力,回向因果,超拔個人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得令往生淨土,究竟解脫。(注四)
五、重要回向
誦經有不可思議功德,而功德回向是很重要的。通常經書上回向十方一切眾生的回向通偈並非不好,但欲先消除自已的業障,懺悔宿業,還是應先回向給與自已關係密切的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這些眾生與你最有緣,最易障礙你、糾纏你。故應首先超拔他們。解決他們的問題之後,自已的業障消除了,修行道上暢通了,你再發心將功德普皆回向十方眾生、求生淨土。
回向文如下:
(合掌)弟子 XXX 願以此所誦《地藏經》X 部(或念佛菩薩聖號二小時)之功德,回向給弟子 XXX 的歷代宗親及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祁請南無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薩慈悲做主,超拔他們,令業障消除,離苦得樂,往生淨土。弟子 XXX 真心求懺悔。(三遍)
[注:此回向文是專門指定回向給自已或親友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不用於做其它回向。]
回向後再為冤親債主、歷代宗親念誦以下三皈依文:
願弟子×××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歷代宗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旁生(畜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南無阿彌陀佛。(念三遍)。(注五)
注一:持誦《地藏經》時最易召感冤親債主前來聽經,這也正是《地藏經》的靈驗和殊勝之處,持經發聲,正起到為他們開示的作用。
注二:《地藏經》24小時都可以讀誦,而淨空法師更主張晚上讀經,能為更多前來聽經的冤親債主開示,反而功德會更大。(提示:若以功德之心來修法亦非正法,功德不應貪著。)另外,如果讀經感應過於強烈,而自己又膽怯,只白天讀經亦無不可。讀經感應強烈,正暗示著冤親債主希望被超拔的強烈願望,也是自己業障深重的表現,我們更應該勇敢精進。很多人因此而不再讀《地藏經》,這是完全錯誤的。
注三:如果家裡沒有佛堂或其它原因,不燃香亦可。“恭請南無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薩慈悲護持”(三稱)仍然要念。
注四:如果發願至少念誦200部《地藏經》來超拔自己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時(累世的父母也在其中,並且首先受益),最好規定出誦經期限,以盡孝道的心、懺悔的心、虔誠恭敬之心而勇猛精進,容易得到地藏菩薩的感應並種種加持。如果自己工作繁忙、時間不便,可聯合家人一起誦經,然後回向給自己的冤親債主。最忌發願後不精進,遲遲不能完成,如果你是冤親,也會懷疑誦經者的誠意了。所以,以盡孝道的勇猛心最易得到誦經的感應。
注五:只有受三皈依的人,或者真正做到三皈依的人,才可以給鬼神或動物做三皈依,否則牠們不得真實利益。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轉自蕙霜傳舍的空間:http://user.qzone.qq.com/648392867/blog/1300237114
佛家合掌的十六種含義
合掌的禮儀,我們幾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聖像前要合掌示敬,與人見面也合掌示禮。合掌看似簡單,實表深廣的佛法。正如佛經之語深,一句話乃至一個字,可能有無量的含義和境界。
宇宙一大天地,人體一小天地,人是宇宙的縮影,一切佛菩薩皆從人身修成。合掌也含藏宇宙萬法。我們不能淺看合掌之禮。
一、合者,和也,代表和平、友好、團結合作。手握拳或手拿武器,表示爭鬥。
雙手抬起,示赤手空掌,即無爭鬥之意。 又因一隻手也可傷人,現兩掌相合,則全無傷他之意。十指合於一處。表示十方力量的凝聚、團結。又,十指合於心口,表示誠心誠意,所謂"十指連心"。再者,平時十指散亂,代表散亂的妄心,現合于一處,代表一心。佛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又說:"一心不亂"、"一心皈依"。
二、合掌時,要掌背微躬,掌心略彎,這樣,兩掌之間形成空洞,表示真空之理,意即我們要悟入空性。合掌也是法印的一種,若緊閉掌心而不留空隙,則淪為外道,來生則生於無佛之地,不聞三寶之名。
三、合掌於心口處,兩掌豎直,表示豎窮三際,指時間;而掌背略鼓,向橫向發展,表示橫遍十方,指空間。這樣,宇宙融為一體,萬法歸於一心。佛菩薩能于念頃住無量億劫,又能于念頃游步三界及遍遊一切佛土,正說明佛菩薩于時空能運用自如,隨心所欲。
四、凡夫不遇佛法,被假像所惑,心時時向外攀緣,不能反歸自性。手有向外抓握器物的功用,代表"攀緣"。殺、盜、淫、酒皆賴於手。凡夫什麼都想抓,抓名抓利抓權,越多越好,是"貪"。又,手要傷人壞物,這是"嗔"。還有,手會胡亂地傷人壞物,這是"癡"。現在,雙手相合,而且是掌心相合,非掌背相合(抓東西用掌心),代表止住雙手的妄動,收斂放逸的身心,就是息滅"貪、嗔、癡"也。又掌背為外,代表外境六塵;掌心為內,代表覺心菩提,合掌則代表背塵合覺,為修行解脫之路。而成就佛果,則改合為開,所以佛像掌心向前時,表示放光接引,普渡眾生。
五、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即是分別,以左右手代表。執著即是堅持分別,有我執與法執,也用左右手代表。左右之相是假名,是虛妄。合而為一,無有左右,卻亦左亦右,於相離相,平等一如。妄想執著既除,如來德相便顯現。
六、合掌又稱合十。十指相合,手心相對,且合於心口,表示十法界歸於一心,下至地獄法界,上至佛法界,皆唯心所造,從心而顯。
七、十指代表十方,合十於心口,既表眾生平等,又表攝取十方眾生歸於佛道,施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普渡,又十方也代表十方佛國,合十於心口,表示以恭敬心供養十方佛菩薩,並攝取十方佛國的功德,莊嚴自心,成就善根。
八、佛子見面,合掌稱一聲"阿彌陀佛",即是歸於彌陀一乘願海(合二為一),不退成佛。又表十方佛國,同贊阿彌陀佛,同宣淨土法門(合十方為一)。
九、合十於心口,表示我們的心要修十波羅蜜才可成佛,即修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願、力、智波羅蜜等十種。又華嚴十玄門、普賢十願王,都表圓滿之義。所以,雙手合十,即表示能圓成佛果。
十、本師釋尊,左邊有目鍵連,神通第一。神通顯示智慧善巧,通達無礙。只有解了世出世法,才能自在,故表"解"。右邊有舍利弗,智慧第一,智慧由戒、定而生,有智慧又能擇善而行,故表"行"。左右相合,即表"解行合一"。又,文殊、普賢是釋迎如來之二脅士,文殊是諸佛之師表"信、解",居左;普賢是一切如來長子,以十大願王表"行",居右。此亦表示解行合一,福慧雙修。同樣,阿彌陀佛左脅持為觀音,三十二應,普門示現,表智慧善巧、通達無礙,屬"解";右為大勢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屬"行"。左右相合,還是"解行合一"。左手多靜,主"解",右手多動主"行"。所以,合掌即表示解行合一。這樣,才能成就無上菩提。行而不解,易盲修瞎練,增長邪見。解而不行,增長無明,如紙上畫餅。
《金剛經》謂:"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無相"是解,"修一切善法"是行,證"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佛果。
十一、左手多靜,代表"自覺"。右手多動,代表"覺他"。自覺而不覺他,只證小乘極果。要覺他而不自覺,恐無能為力,引人入邪路。合二為一,方是菩薩行者,才能趣于覺行圓滿,成就無上菩提。
十二、左右手分別代表願和行。有大願而無大行,便成空願、虛願。無大願而行,則行恐不真而盲目,不得大果。二者相合,以願啟行,以行證願,才能圓成大願。
十三、合二為一,代表"法法平等,無有高下"。所以,禪淨不二,淨密不二,方法不同,本質相同,目的相同。貴在一門深入,一修一切修。
十四、左右合為一體,代表不二之理。煩惱與菩提不二,自行與化他不二,自佛與他佛不二,性與相不二。
十五,左右相合位於中位(胸口),代表從容中道,不落兩邊,不住斷常,不著空有。
十六、一切物品供養佛像,主要都是用來啟示我們如何修持的。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普賢菩薩在十大願王中,說了七種真正的法供養。在聖像前誠心地合掌,仰慕佛德,依佛知見而行,才是上等供養。所謂"合掌以為華,身為供養具。善心真實香,讚歎香雲布"。身體就像一個盤子,而雙手合掌就是盤子裡的一朵花。由此而知,合掌又代表"含苞待放",指因地修行。花開結果,即是菩提。
轉自宏願師的空間:http://user.qzone.qq.com/1031604679/blog/1294485066
未來9000年地球人壽福報與災劫概要
本師釋迦牟尼佛出世時,人壽百歲。西元前543年,佛入涅槃。自佛陀涅槃時起計算佛曆。2008年是佛曆2552年。現值減劫,每過一百年減一歲。照此計算:
西元前513年,佛誕100歲,人壽99歲。
西元元年,人壽94歲。
西元1000年,人壽84歲。
西元2000年,人壽74歲。2008年根據有關統計,中國人平均壽命男性為70歲、女性為74歲,人均壽命平均72歲,證明佛教人壽說的準確性。
西元3000年,人壽64歲。按宣化老上人預言:“將來到五百年或一千年之後,人人各在東西兩半球,相距數萬里,不要用無線電話,就可以直接談話,如同在面前。不用看電視,就可以看到各種戲劇娛樂的節目。”當指這時前後的地球科技水準。
西元4000年,人壽54歲。
西元5000年,人壽44歲。
西元6000年,人壽34歲。饑饉災起,——人壽減至三十歲時,人身量不滿三尺,于時,人類的道德倫理因果觀念,喪失殆盡,福報相繼享盡,連粗劣的五穀雜糧也漸沒,稊稗充饑,為食中第一;以發褐遮體,為衣中第一;以鐵為至寶,為莊飾第一。相煎人皮朽骨為宴會。偶得一粒麥穀,如獲摩尼寶珠,密藏守護。饑饉災至,凡七年七月七日,天不降雨,大地寸草不生,白骨遍野。盡閻浮提,所存不過萬人,留之以作當來人種。饑災過後,眾生共起下品厭離心。
西元7000年,人壽24歲。疾疫災起,——人壽減至二十歲時,身形由三尺減至二尺高,原來那一念下品厭離心也喪失,疾疫災起,種種諸病齊發,死亡積野,過七月零七日,其災方熄,此時尚無甘蔗糖鹽之類,而況參苓桂附等藥物。那時,沒有國家組織,沒有文化,國土空廢,城鎮毀敗。只有一些小村落,遙寥散佈。疾疫災過,人們相共生起一念中品厭離心。
西元8000年,人壽14歲。刀兵災起,——人壽十歲時,彼時女子五個月即嫁,身高才一尺,有的人身高只有一拃手(張開大拇指和中指的距離),那時,原來那一念中品厭離心又失掉,惟有行十惡法者為人推敬。刀兵災至,一切眾生自相殺害。地所生草,利如鋒刃,觸之即死,過七日七夜,其患方除。有少量軟心眾生,避隱于山野,刀兵災末,所剩人口僅一萬,隱于山野的人,出山后,遇人相抱痛哭,共起上品厭離心,發誓斷惡修善,由是壽命漸增,福報漸大。增劫開始,如是迴圈。
西元9000年,人壽增至20歲。
西元10000年,人壽增至30歲。
西元11000年,人壽增至40歲。佛法滅盡。《俱舍論》雲:三災起時,由二種因:一耽著美味,二者懶惰。隨著三小災的次第發現,佛教法運也相應地漸趨衰微,直至滅盡。世尊懸記:“五十二歲《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法,十二部經尋後覆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佛說法滅盡經》)爾時,16羅漢盡收世間一切經法,貯於銅塔,此塔沉至金剛際。佛法滅盡,猶如漫漫長夜失去燈炬,眾生受苦痛煎熬。釋尊憐湣眾生,後一百年特留《無量壽經》住世,為末法眾生作最後的救度。佛言:“吾法滅時,譬如油燈臨欲滅時,光明更盛,於是便滅;吾法滅時,亦如燈滅。”(《佛說法滅盡經》)在迴光返照之際,眾生的根機尤顯猛利,加之苦痛的逼迫,于時便能信解受持念佛法門。據《大集經》記載:《無量壽經》滅後,釋尊仍然悲心不舍眾生,惟餘阿彌陀佛四字,廣度群生。劫盡之時,阿彌陀佛四字,世間眾生沒有能念全者,或能念一字,或能念二字。若有能念全四字者,即為天上師。證知法滅之時,念佛一門乃末法罪濁眾生最後的津梁,六字洪名即諸佛相傳之慧命,眾生出世之本源,吾人對淨土法門應生殷重恭敬心,依教奉行。若不修淨土,即在四生六道之中,大小三災之內,頭出頭沒,苦不堪言。
佛教對減劫三災的懸記
---魏磊〔大安法師〕著《淨土宗教程》
釋尊在大小佛典中,對宇宙的成住壞空的規律及情況,多有陳述。目前吾人所居的時間屬住劫(又稱賢劫,此劫有千尊佛出世)。二十小劫為一中劫,四中劫為一大劫。八十小劫為一大劫(約有十三億餘年)。在成住壞空四劫中,吾人現處住劫,住劫有二十番增減之久。現在正是住劫減劫的第九小劫,後八劫沒有佛出世,只有第八劫有四輪王出世。第九減劫之初,人壽八萬四千歲,過一百年減一歲,減至六萬歲時,有拘留孫佛出世,六萬歲減至二萬歲時,迦葉佛出世(其時即入劫濁),釋迦本師出世時,人壽百歲。七千年後,人壽十歲,佛法滅盡。入第十增劫,過百年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後入減劫,減至八萬歲時,彌勒佛出世,住世六萬歲,正法像法各六萬歲。第十減劫後,從第十一至第十四劫無佛出世,至第十五劫有九百九十四佛出世,從第十六至第十九劫無佛出世,第二十劫增到八萬四千歲時,樓至佛出世,住劫圓滿。
如是凡經二十番,入於壞劫,則火水風大三災,次第發現。(1)火災,于壞劫時,有七個太陽出現,大地須彌山漸漸崩壞,四大海水漸漸消盡。大千世界及初禪天,皆悉洞然無有遺餘。是名火災。(2)水災,初禪以下,七番火災,壞於世界之後,世界複成。又于壞劫之時,漸降大雨,雨滴如車軸。更兼地下水輪,湧沸上騰,大千世界乃至二禪天,水皆彌滿,一切壞滅,如水消鹽,是名水災。(3)風災,二禪以下,七香水災以後,世界複成,又於壞劫之時,從下風輪有猛風起,兼以眾生業力盡故,處處生風,大千世界乃至三禪天,悉皆飄擊,蕩盡無餘,是名風災。大三災中,火燒初禪有五十六番,水淹二禪有七番,風遷三禪有一番,合之共六十四番。三大災亦是眾生業力所感,瞋恚感火災,貪欲感水災,愚癡感風災。
壞劫中經火水風三大災,二十番後,方入空劫,空二十番時,世界複成,亦二十番時,方入住劫,如是輾轉,釋迦本師應世正是住劫第九番減劫之時,亦是吾人所處的時間態。
人壽、身量及福報呈正比例相關。劫初時,人壽八萬四千歲,身高八百四十丈,福報也大,七寶為地,衣食應念而至,色相端莊,風調雨順。彌勒下生成佛時,人壽皆八萬歲,身長一十六丈,相貌端嚴,無複醜陋,女人配人五百歲方嫁,彼時無有災患,亦無寒暑,門戶不關,亦無盜賊,衣服化生,不須勞苦,金銀七寶滿藏,無人視之。其地平正,無有丘坑,地上有樹形似金龍,龍上開華,故曰龍華勝會。人民受用境界猶如自在天宮。忉利天上,只有三病,不得純受快樂,一者飲食,二者便利,三者衰老。若大小便時,其地自然裂開,過已還合,生赤蓮華,蔽其穢氣,人命將終,自詣塚間而死,神識生天上。
以我國上古史實為證
(1)人壽有古延今促之異。釋尊人壽百歲時出,故成康之世,盈百者甚多,如周武王活到九十三歲,周文王活到九十七歲,唐虞之世,在周文王前千餘年,又當增十餘歲,故大禹壽一百有六,舜壽一百有十,堯壽一百十七,帝嚳在位七十年,壽數亦在百歲之上。顓頊在位七十八年,少昊在位八十四年,黃帝在位百年,炎帝在位一百四十年,伏羲前有因提紀、循蜚記、敘命等記,至人皇氏,不知幾十萬年,故人皇兄弟九人,合四萬五千六百年,至地皇天皇,又不知若干萬年,故兄弟各一萬八千歲,垂于史冊者,彰灼可考,足證佛語減劫壽減有驗。
(2)人身有古大今小之殊。釋尊出世時,人身皆長八尺(佛的化身一丈六尺),今已過三千餘年,故今世之人大抵以五尺為上下。有人挖掘隋唐以前古墓,有骨粗大,比今時人骨長三尺左右。《天人感通記》載:蜀都舊址本在青城山上,今時成都在那時還是大海。昔迦葉佛時,有人從西耳河邊回,舟過於此,見岸上有兔,引弓射之。不知此兔乃海神,海神大怒,遂蹋翻其船,而壅沙成地。後至晉朝,有僧見地上有多處裂痕,掘之,得人骨船底,骨皆長三丈,以迦葉佛時,人壽皆二萬歲故。《周禮》記載:柯長三尺,博三寸。證知昔人之手大於今人之手,甚至服物器皿,凡在千年前,必較大於今人。以證人的身形漸小,所用的物品亦隨之而小。
(3)人福有古重今輕之驗,德與福有內在的因果關聯。壽減之後,一切皆減,人心道德漸澆漓,其福報受用亦漸減損。略言之,如七寶漸隱沒。我國上古三代之時,皆用黃金白璧,動以百雙萬鎰為計,而夜光之璧,照乘之珠,小國皆有。到漢代,漢文帝雲,百金(百錠金)乃十家中人之產。挖掘出土的古希臘城堡古埃及法老陵墓中,金銀珍珠之多(西元前15000年到西元前l1000),令人歎為觀止。又五穀雜糧的質地、水果之甘美、花卉之香豔等,漸漸今不如昔。佛經記載:釋迦本師住世時,水的美味營養超勝後世的牛奶。一阿羅漢因神通知曉此事,曾潸然淚下。又衣食漸艱難。古時,國無十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不足五年之蓄叫“國非其國”。秦始皇時,“倉廩充積賦入盈羨”,《史記》記載:秦始皇曾派遣方士徐福,率3000人的龐大船隊,渡海求蓬萊,費以巨萬計。可見當時國力強盛之程度。今時國家求五年之蓄,尚不可得也。至於容貌漸醜陋,資察漸昏愚,精神漸衰弱,風俗漸驕慢,六親漸不和,賦役漸繁重,水火盜賊漸熾昌,佛法漸凋廢,善人漸衰殘,真儒漸稀少,謗佛之人漸被人推崇,富人漸鄙吝等,皆是減劫福報日薄之相(參見《安士全書》,周安士撰)。
減劫中,又有小三災次第發現。(1)饑饉災。人壽減至三十歲時,人身量不滿三尺,于時,人類的道德倫理因果觀念,喪失殆盡,福報相繼享盡,連粗劣的五穀雜糧也漸沒,稊稗充饑,為食中第一;以發褐遮體,為衣中第一;以鐵為至寶,為莊飾第一。相煎人皮朽骨為宴會。偶得一粒麥穀,如獲摩尼寶珠,密藏守護。饑饉災至,凡七年七月七日,天不降雨,大地寸草不生,白骨遍野。盡閻浮提,所存不過萬人,留之以作當來人種。饑災過後,眾生共起下品厭離心。(2)疾疫災,人壽減至二十歲時,身形由三尺減至二尺高,原來那一念下品厭離心也喪失,疾疫災起,種種諸病齊發,死亡積野,過七月零七日,其災方熄,此時尚無甘蔗糖鹽之類,而況參苓桂附等藥物。那時,沒有國家組織,沒有文化,國土空廢,城鎮毀敗。只有一些小村落,遙寥散佈。疾疫災過,人們相共生起一念中品厭離心。(3)刀兵災,過六千年後,人壽十歲時,彼時女子五個月即嫁,身高才一尺,有的人身高只有一拃手(張開大拇指和中指的距離),那時,原來那一念中品厭離心又失掉,惟有行十惡法者為人推敬。刀兵災至,一切眾生自相殺害。地所生草,利如鋒刃,觸之即死,過七日七夜,其患方除。有少量軟心眾生,避隱于山野,刀兵災末,所剩人口僅一萬,隱于山野的人,出山后,遇人相抱痛哭,共起上品厭離心,發誓斷惡修善,由是壽命漸增,福報漸大。增劫開始,如是迴圈。
三小災亦是眾生惡業所感,貪欲感饑饉災,瞋恚感刀兵災,愚癡感疾疫災。佛言:從饑饉刀兵死者,皆入惡道;從疾疫死者,多生天上。何以故?以有疾病時,但相慰問,無有毒害屠殺,及相爭相奪之心故。《婆沙論》雲:人若能以一搏之食,發大悲心佈施餓者,于當來世決不遇饑饉之災。若以一阿梨勒果奉施病僧,于當來世中,決不遇疾疫災。若一日一夜持不殺戒,當于來世決不遇刀兵災。
三小災的次第發現,雖然遠在四千年後,然任何事物皆有一個由始微到漸盛的過程,所謂“履霜堅冰至”。冷靜地觀察,三小災的萌芽乃至局部災變在現代亦有程度不同的表現。一者饑饉災,本世紀饑荒頻仍,比較大的饑災有:前蘇聯大饑荒、孟加拉邦大饑荒、中國大饑荒、印度大饑荒、撒哈拉沙漠饑荒、非州大饑荒等。死亡人數少則數百萬,多則數億。隨著工業現代化的發展,耕地面積漸少,人口急增,預料糧食短缺是人類目前與今後的一大難題。二者疾疫災,本世紀工業文明的負面效應表現為生態外環境的破壞與人的機體內環境的失調,引起許多前所未聞的奇異疾病,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巨大的挑戰。據世界衛生組織(1996年世界衛生報告)稱:在過去20年裡,已出現了至少30種新的傳染性疾病,其中包括愛滋病和愛博拉病毒,1995年全球死於傳染性疾病的人數高達1700萬人。據專家預測,全世界愛滋病感染者到2000年會達到1億2千萬,而亞州將占感染人數的最大比例。愛滋病的出現是對現代縱欲文化的沉重打擊,它遠遠超出了單純的疾病範疇,仿佛一個從天而降的報應之神,激起人們持久的恐慌與反思,而五千年後的疾疫災或是一個總清算。三者刀兵災,世界歷史幾乎是一部戰爭史。眾生惡業所感,瞋毒肆虐,怨怨相報,兵連禍結,了無盡期。僅本世紀短短的100年間,世界各地就發生了大大小小300多次戰爭。兩次世界大戰都發生在20世紀,死傷人數巨大。當今的核彈頭與殺人于無形的生化武器(又稱非核核武器)直接威脅著人類的基本安全。而六千年後的刀兵災,或是對人類殺業的總報應。
《俱舍論》雲:三災起時,由二種因:一耽著美味,二者懶惰。隨著三小災的次第發現,佛教法運也相應地漸趨衰微,直至滅盡。世尊懸記:“五十二歲《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法,十二部經尋後覆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佛說法滅盡經》)爾時,16羅漢盡收世間一切經法,貯於銅塔,此塔沉至金剛際。佛法滅盡,猶如漫漫長夜失去燈炬,眾生受苦痛煎熬。釋尊憐湣眾生,特留《無量壽經》住世一百年,為末法眾生作最後的救度。
或有人懷疑:刀兵劫中的眾生,智慧福德極為暗鈍,怎能受持這部義理境界甚深的《無量壽經》呢?釋尊的一段法語圓滿地回答了這一問題:“吾法滅時,譬如油燈臨欲滅時,光明更盛,於是便滅;吾法滅時,亦如燈滅。”(《佛說法滅盡經》)在迴光返照之際,眾生的根機尤顯猛利,加之苦痛的逼迫,于時便能信解受持念佛法門。據《大集經》記載:《無量壽經》滅後,釋尊仍然悲心不舍眾生,惟餘阿彌陀佛四字,廣度群生。劫盡之時,阿彌陀佛四字,世間眾生沒有能念全者,或能念一字,或能念二字。若有能念全四字者,即為天上師。證知法滅之時,念佛一門乃末法罪濁眾生最後的津梁,六字洪名即諸佛相傳之慧命,眾生出世之本源,吾人對淨土法門應生殷重恭敬心,依教奉行。若不修淨土,即在四生六道之中,大小三災之內,頭出頭沒,苦不堪言。
了知現代人生境況與末世劫運,吾人應從內心生起深切的出離心,生起如救頭燃的緊迫感。火宅炎炎,眾苦充滿,不求生西方淨土,將何以堪?元朝白雲法師詞雲:“娑婆苦,光影急如流,寵辱悲歡何日了,是非人我幾時休,生死路悠悠。三界裡水面一浮漚,縱使英雄功蓋世,只留白骨掩荒丘,何似早回頭。”(《蓮花世界詩》)吾人應反復詠吟,以佛祖古德的教示,增上出離心,並力躍上阿彌陀佛大願之船。橫截生死苦海,圓成佛道,還入生死,普濟眾生。
網路轉載
家庭佛堂佈置的一些注意事項
一、環境
1、設置佛堂的環境選擇應注意些什麼?要看風水方位嗎?應掌握的原則為何?
設立佛堂時,宜選擇整潔清新、空氣流動、光線充足、安靜不吵鬧的地方為原則。不須特別選擇吉日吉時,也不必看地理方位,只要心存誠敬,便『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一般來說,若空間配置上許可,佛像可以朝向大門。如果是與家人或同事、同學等共住一處時,應先征得大家同意再設置佛堂;若是他人不同意,可以收藏方便的佛像代替于課誦時請出,課誦後再收藏,不宜勉強設立佛堂,以免引起他人困擾。
2、若住宅空間有限,佛堂無法單獨成為一間時,如何設置合宜的佛堂?
以現代住宅高樓化,在室內空間有限的情形下,若沒有單獨的空間可供作為佛堂的使用,可與客廳規劃在一起,以較高處的空間或櫃子來做佛堂的擺設,簡單的佛像輔以香爐或臥香,在搭配鮮花即顯莊嚴肅穆。
3、設立佛堂應該準備那些東西?到那裡可以準備這些東西?
可以佛堂的大小來準備佛堂中的物品,包括佛菩薩像、法物、拜椅〈墊〉、經書、花器、香爐或臥香、燭臺、無盡燈、淨水杯、供果盤等,物品可增可減,只要對稱、莊嚴即可。此外,供桌前方也可以圍上桌圍,置掛莊嚴布;供桌旁亦可掛幢幡。一般佛教文物流通處便可以備辦上述物品。
二、設施
1、有人說西方接引佛和地藏菩薩不能放在家中供養,因為那是接引亡者的,是這樣的嗎?一般佛堂上所供養的佛像有那些?選擇掛軸、立塑像或坐像的原則是什麼?
供奉的佛像或菩薩像,可以與自己本身修持相應的為主。佛像供奉於中央,並與佛堂或佛桌的大小配合。佛在心中,只要誠心,佛菩薩像都可供奉在家中。一般佛堂有釋迦牟尼佛、三寶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華嚴三聖〈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阿彌陀佛等。依空間的大小以及佛桌到天花板的高度來衡量〈以不頂到天花板為原則〉,供奉佛菩薩聖像宜簡單莊嚴,不論是坐像、立像、臥像皆可,可依各人的喜好相契來選擇。切忌紛然雜供,有失莊嚴。
2、佛堂上可以置放道教的神明嗎?佛堂設置後,祖先牌位應放置何處?
正信的佛教徒在設立佛堂時,應以供奉佛菩薩像為原則,佛堂不宜作扶乩問卜之用。佛像的左邊或右邊均可供奉祖先牌位,可另設一小桌,亦可一同擺設在佛桌上。
3、佛堂一定要有開光、灑淨或安座的儀式嗎?
開光、灑淨、安座的儀式是個人對宗教信仰的認識與體驗,視個人需求而定。
4、設立了佛堂之後就要永久供奉嗎?
若是居家環境是長久的,只要有心,自可以長久供奉。若是居家環境改變,或是遇到人事變遷,是否繼續設置佛堂供奉,則以不自惱為考量原則。
三、禮儀
1、佛堂每天都要奉茶、供果及上香嗎?
設置佛堂後,可隨各人修持作早晚課誦,或早晚上香〈早上可上供水〉,日日不輟,持之以恆。供花供果不一定要天天更換,凡遇到佛菩薩的紀念日或逢初一、十五再行供花果即可。
2、佛堂上應點油燈、蠟燭嗎?一般點燈或點佛前燈的原則為何?
油燈、蠟燭的點燃需依環境及個人習慣來定,一般來說,不是每個居家環境都適合點燈,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點燈即可。
3、初一、十五要上供菜嗎?若放供菜,以幾項、幾碗為宜?
凡遇佛菩薩紀念日或初一、十五時可準備鮮花、水果供養。若要放供菜,可以六樣,初碗,加一碗飯為宜。
4、佛堂上的佛像以及香爐等器物應如何清潔、維護?
佛堂、供桌、香爐、燭臺,應經常清潔莊嚴為要。清理時,應用專用的布、水桶等,不可與其它處共用清掃用具。
5、家中有人往生時,佛堂應該要遮蓋起來嗎?
因人往生時尤需諸佛接引,佛像無須遮蓋。
6、因事出國或多日不在家,佛堂無人照料時,應如何處理?
若是因事外出多日,家中佛堂無人可以照料,行前需將佛堂整理乾淨,並注意用火、用電的安全,待事畢返家後,再行處理即可。
四、更新、遷移、安全
1、舊佛堂更新時,舊佛堂以及原來設置的佛像、器物應如何處理?
舊佛堂更新時,若是原來的器物可以使用,最好繼續在新佛堂使用,非不得已,則可以燃燒處理的器物都要用乾淨的爐焚燒處理為要。
2、搬家時,佛堂的搬遷應注意那些事項?
若是佛堂需要搬遷,行前可以先上香告知佛祖,亦可以自行誦經或念佛。搬遷時要注意佛像及器物的包裝,避免因搬動造成的損毀。
3、佛堂上的注意事項有那些?
佛堂因使用香燭,室內應保持光線明亮、空氣流動。外出前,應將油燈、香燭之火熄滅(守月亮:24小時長明最好,但要注意火燭安全)。佛堂是清淨莊嚴之處,作為禮拜、課誦、禪修、研讀經書等修持所用,不宜於中嬉鬧談笑、宴客飲食等,以免有失對佛菩薩的恭敬。
3、設置佛堂對居家生活會有什麼影響?
設置家庭佛堂不但方便自課修持,家中有佛堂,正如同佛菩薩常隨我們左右,給予我們加被與依怙,能帶給全家人靜心安定的力量,並作為家庭的精神中心,親友來訪時,亦可以適時接引,而有弘法與度眾的教化功能。
轉自悟空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8b93d0100k8n5.html
108和佛珠的關係
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時用以記數和束心的工具;同時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時必備的一種信物。今天,很多喜歡時尚或顯示個性的人也戴上一串佛珠,但他們卻未必知道長短不同的佛珠所包涵的意義:根據藏經的記載,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這種佛珠因為太長,只供極少數大德高僧和潛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會中作為裝飾,此外極少人使用。上品的佛珠為108粒,中品為54粒,其餘有42粒、21粒、14粒及淨土宗的36粒、禪宗的18粒等。
佛珠的粒數各有其義: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個數;108粒,是表示單純的108種煩惱,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種無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薩乘之階位;27粒的,表示聲聞之27聖賢;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與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表示仁王經所說十四忍(三賢、十聖加正覺)。其餘36、18等粒數的佛珠,有的是為了攜帶方便,分108數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則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種神通變化,別無他義。
念珠是佛教的一種用物,是念佛號或經咒時用以計數的工具,所以也稱“佛珠”或“數珠”。通常用香木車成小圓粒,貫穿成串,也有用玉石、瑪瑙製作的。
一般的念珠粒數有14顆、18顆、21顆、27顆、36顆、42顆、54顆、108顆、1080顆之分。據說,世間有很多煩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撥一珠,就可解除煩惱。因為念佛時,要排除一切雜念邪思,做到心地清淨,所以念珠也稱“清心珠”。佛教所謂“誠心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現代人們作為玩玉或藏玉,甚至作為一種時尚,雖不是信佛,也可將玉佛珠作為普通玉器藏玩,這樣不妨考慮選擇和田白玉或和田青玉佛珠,其質地細膩,油潤爽滑。翡翠料的佛珠雖然光澤漂亮,質地硬,可反復的把玩天久容易“生毛”,失去原有神韻,故不如和田玉料的佛珠的越玩越“活”之優勢。佛珠的經常反復把玩,使你手、腦、心並用,修身養性,有益健康,其樂自得。
轉自九華山圓通寺:http://www.jhsyts.com/fjjd/ 2011/11/28/108HeFoZhuDeGuanXi/
淨宗法師:念佛人佛堂應該怎樣佈置?
有人問:我們專修念佛,佛堂應該怎樣佈置?
答:專修念佛,佛堂不要複雜,頂多供奉西方三聖,最好是單供一尊阿彌陀佛。因為凡夫的心對境容易分別。境單一,心就單一,這不是執著。如果講執著,寧願在凡夫位上執著一點;到極樂世界呢,我們成為大菩薩,再圓融、再去遍禮十方諸佛也不遲。
有的蓮友家裡佛堂供得特別複雜。我見到有一家,佛堂供了一百多尊。我說:“你到底修持什麼法門?”密宗的也有,甚至民間信仰的也有,什麼都有,太亂了!一看就是沒有入道。
專修念佛的人,根據善導大師專拜阿彌陀佛、專門供養讚歎阿彌陀佛的教示,我們專供西方三聖或者專供一尊阿彌陀佛就好了,很簡單:一尊佛、一個蓮花燈、一個香爐、一盞淨水,這就好了,多清淨啊!
點香也不要點太多,家庭佛堂小,現在的居室,通風條件不好,有的人在家點香點得很多,而且是化學的香料,熏得啊,一走進那個房間都想吐。應該點上好的檀香,不在於數量多,品質要好一點。家裡的小佛堂,點一支就可以了,不必點三支,也不必點一大堆,像燒柴一樣,污染空氣,那是不好的習慣。
我們念佛的人,貴在“心香一瓣獻佛前”,要把我們的身體打掃乾淨,要去惡行善,要潔淨我們的心,要求生淨土,把我們的心做成一個亮堂堂的佛堂,裡邊就專供阿彌陀佛,專念南無阿彌陀佛。
經常念這句佛號,就等於阿彌陀佛的功德香從我們口中飄出來了,那不好嗎?這個香爐不用花錢,你家的先生不同意,你也可以安;你出門在外可以隨身帶,也不用打貨票,這個多好呢!這個是真實的。
不要擔心說“我家裡條件不好,沒有地方,他們又不同意,供不起佛堂”。家裡供不起佛堂,就在心裡供——有心就好。你是沒有條件,佛不怪你。
如果有條件,我們供設佛堂,對家庭、對孩子都有一個好的引導作用。小孩子上學回到家裡,家裡有佛堂,他去拜一拜,從小就培植善根,他就聯想到因果報應,長大了就不會為非作歹。不要說成為大聖大賢,最起碼他會成為良民。佛堂能夠護佑一家人。我們自己觸境逢緣,也能提起我們的正念。所以,有條件還是供設佛堂,沒有條件就往內心裡求
網路轉載
進入大殿應注意哪些禮儀?
作者:九華山圓通寺
1.沿左右兩側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門左側行,則先以左腳入,右側行則右腳先入。
2.除佛經、佛像及供物之外,其餘不可帶入。
3.唯有誦經、禮佛、打掃、添油香時方可進入,不可以佛殿為通道,任意穿梭遊走。
4.進殿之前當先淨身心,洗淨雙手,進入時不可東張西望、到處觀覽,禮拜後方能瞻仰聖容,默念偈雲:“若得見佛,當願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
5.於佛殿內只能右繞,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眾共修繞佛時,注意轉角處,不須住腳問訊,只要向上齊眉即可。
6.于殿內不可談世俗言語,更不可大聲喧嘩,除聽經聞法,全體禪坐外,不可坐於殿內,即使討論佛法,亦不可高聲言笑。
7.于佛殿內,不得支腳、倚壁、靠桌、托顎、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穢等,坐時不可箕坐。站立時應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8.在大殿內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時,應退出殿外。打呵欠時應以袖掩口,吐唾液時用衛生紙包好放於口袋內,勿進進出出影響大眾。
轉自九華山圓通寺:
http://www.jhsyts.com/fjjd/ 2011/12/04/JinRuDaDianYingZhuYiNaXieLiYiA/
宣化上人:舍利子是怎麼得來的
問:想請教師父關於舍利子的事情;有人說它是石頭,有人說它一顆會變兩顆,有人說它會消失,請您解釋一下。
宣化上人:舍利子是人修行持戒而有的,不殺生、不偷盜;主要是不邪淫,則自己本身寶貴的東西,不會丟了。那“寶貴的東西”是什麼呢?我相信每個人自己都知道,什麼東西是自己生命的根本,我不需要說太多。你如果沒有邪淫的行為,舍利子自然會光明燦爛,比鑽石都堅固。至於一般人說舍利子一個變兩個,那是一般人有這種傳說,我因為沒有讀過化學做過實驗,沒有試驗過舍利子是什麼樣子,沒有這個經驗,只能告訴你守戒律就有舍利子,不守戒律就沒有舍利子。
問:這麼說要有舍利子的話,要清淨吾身。
宣化上人:對!要獨身,不要接近女人;接近女人就是有舍利,恐怕也是玻璃。
問:那女人也不可以接近男人了?
宣化上人:對!也就是這樣子。所以,在佛教裡不結婚。出家人要互相督促,不可以亂七八糟的;有亂七八糟的行為,就是不守戒律。修道的人對男女問題,一定要很清楚:如果不清楚,那就是魚目混珠。
(宣化上人 -《金剛棒喝》)
據宣化上人開示,白色的,乃是骨舍利﹔黑色的,乃是髮舍利﹔赤色的,乃是肉舍利。又﹕“舍利有兩種,一為全身舍利,如多寶佛舍利。二為碎身舍利,如釋迦牟尼佛之舍利。又有生身舍利和法身舍利二種。生身舍利是由戒定慧所薰修。法身舍利是一切經卷。”
(宣化上人講《妙法蓮花經淺釋》三卷第三三四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