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新證05

(轉自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show1_40344.htm)



正文:矜(27)孤(28)恤(29)寡(30),敬老懷(31)幼



 



譯文:遇見無父無母的孤兒,要盡力教養他,成就他終身事業,遇見無所依靠的寡婦,要憐憫同情她,時常給予周濟。尊敬老的人,愛護兒童。



 



分析:



 



淪落為孤兒,是人生的最大不幸,吃穿住都要幼小的孩子獨自面對。有親屬暫時收養的,處境也悲慘者居多。一個專門收養孤兒的慈善組織,在幾年的實踐中總結出幾個特點,凡是在姑姑和姨家收養的孩子,不管衣服多破,還可遮體。凡是在叔叔家,後母等家的孩子,瘦弱矮小,衣服破爛不堪,鞋是歪的,連手腳都是黑的,甚至不敢上桌吃飯。所以,對於無力保護自己的幼小孤兒,我們尤其要憐憫他們,盡力佈施錢財。自己少吃一頓飯,少穿一件品牌時裝,少美一次發,少買一個數碼相機,把錢集中起來,就可以使他們得到相應的生活環境,就能夠讓他們有機會讀書,或者有機會學有一技之長,長大後可以立足於社會。所以,一心行善的仁慈之人,見到孤兒,一定會把他們作為優先救助的對象,千方百計使其成就終身的事業。



 



鰥寡之人的境界是淒慘的,就如莊稼一樣,到了秋天又逢霜打一般,經不住生活的困苦。他們也美麗過,也身強力壯過,現在無兒無女,又失去勞動能力,獨身一個,無依無靠,此時,他們最需要社會的幫助。善人在此時,會善加保護這些鰥寡的老人。要想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老的一天,我們的父母,活著的正在年老,這些鰥寡之人就如我們的父母一般,現在他們老了,貧窮疾病,苦不堪言,我們如何忍心坐視不管?所以,必定要盡自己的心,量力而行,如果有財力,就應當紮紮實實做些事情,使當老有所養,幼有所撫。



 



事例一



 



釋常輝法師是河北慈善功德會副會長,他從事慈善事業,多年來,他帶領居士們到貧窮山區走訪,把200多個貧困的孤兒從山村領出來,在弘德家園生活,並送他們上學讀書。這些孩子身世悲慘,到弘德家園後,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學習相當刻苦,成績都在所在班級名列前茅。在常輝師父的主持下,許多善心人士自發定期捐款捐物,還有的居士走向大街募捐,供給孤兒生活,讀書。北京的夏日蓮居士還請孤兒代表到北京,看天安門廣場,遊玩,與居士們交流。天津的居士特意趕到弘德家園,送去錢物,這是十方人士共成的一項善舉,受到社會的關注。



 



事例二



 



曹偉是一個孤兒,他長大後,靠自己經營糧店,生活富裕起來了。就在他經營糧店不到一年,他突然遇到一個啞巴,這個人六十多歲了,住在野地的窩棚裏,白天到市區乞討過日,饑一頓,飽一頓的,有時在垃圾桶裏找吃的。曹偉打聽後得知,這個啞巴在這裏已經十多年了,沒有謀生能力,有時在樓道裏過夜,冬天受凍,夏天蚊蟲咬,生存狀況十分可憐。曹偉自號「傻子」,他想,「傻子」幫啞巴豈不正好?從那時開始,曹偉就供啞巴一日三餐,啞巴每天到時候就來拿。在曹偉家,大人孩子都知道,只要啞巴來,趕緊到廚房去拿吃的。轉眼三年過去了,他們已經形成了習慣。有時候啞巴病了,不能來,或者趕上雨雪天氣,曹偉不是自己送去,就派人送去。並且春夏秋冬天都給買新衣服,病了還領著看病,送藥、打針,都他們兩口子張羅。本來曹偉想讓啞巴到自己的糧店去過夜,但啞巴不肯。他每次來取吃的從來不進屋,不與曹家人過多接觸,每次拿到吃的,一定要作揖鞠躬感謝才走。人們都說曹偉撿個爹,白養人家三年,曹偉卻樂此不彼,一再保證,只要有他在,就有啞巴吃的。



 



事例三



 



遼寧綏中縣前衛鎮中心小學有一個學生聶峰,他的父親高位截癱,十幾歲的聶峰與父親相依為命,在一起艱難度日。他的事情經過媒體報導後,葫蘆島市淨宗圖書館員工知道後,他們自發地捐資、捐物,並在200694日來到聶峰的家,把1200元錢送到聶峰手中,癱瘓在床的聶志臣痛哭失聲,他作夢都沒有想到會有人幫助他,泣不成聲地感謝這些好心人。淨宗圖書館是非盈利性圖書館,它的所有書都免費借給讀者,員工也是義工。市慈善總會還在他們那裏設立了唯一個經常性捐贈點,逢年過節,這些員工就向敬老院、孤兒院,福利院送去慰問品,給貧困學生和農民送去財物。到2006年秋天,他們在三年中助學、助殘、捐款捐物已經幾萬元,受到一方群眾的稱讚。



 



再析



 



對老人要尊敬,對兒童要愛護。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現代社會經濟日益發展,但人心卻日見冷漠,人們彼此之間表面上熱情,也多是為了個人利益,有些人甚至連舉手之勞也不願意幫人一下,何況是對老人和孤兒呢?有的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管,何況是別人的父母呢?他們內心世界其極冷漠,互相猜忌,互不信任,只要不幸沒有降臨到自身和親友的身上,他人的事就與己無關。他們也想長壽,也想幸福快樂,但他們只想自己,不想他人,更不管弱勢群體中的老人和孤兒。所以,愛老、敬老是我們當今社會應當大力提倡的良好品德。



 



孩子都是自己的好,這是人們掛在嘴上的話,但是別人的孩子也是有父母的,那個父母也是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的,所以,由已及人,關愛所有的幼兒,正是善人所為。



 



事例四



 



一個小女孩,從小失去母親,父親再婚,她的日子很難過,不得不輟學回家打工掙錢。200611月的一天,她將辛苦積攢的一百元錢帶在身上,準備買一件嚮往已久的衣服,但在公交車上丟了錢,急得她在公路上痛哭起來。因為父親脾氣不好,丟了錢衣服買不成,還得招來父親的一頓拳腳。一個好心的出租車司機免費拉小女孩追公交車,去問誰撿到了錢,人人否認撿到錢。這個小女孩下車後蹲在地放聲痛哭起來。這一幕正巧被路過的劉女士看到了,她可憐孩子的身世,雖然自己和丈夫月收入只有1400元錢,每月還要償還500元的房子貸款,但是,她還是把女孩領回家中,拿出一百元錢送給女孩。女孩再三表示感謝,感動得再次痛哭,她問劉女士的姓名,表示以後掙錢會來還錢。劉女士對女孩說,錢不用還了,以後想辦法學門技術,好自己養自己,不再看別人臉色過日子,要想辦法自立。



 



事例五



 



今年六十二歲的么洪成是北寧市公路管理段的一個退休工人,從1980年開始,他默默地挑起了照顧敬老院三十二位老人的責任,後來又把八個特貧生的學費攬在自己身上。他在2006年獲得遼寧省「雷鋒獎章」。



 



么洪成是孤兒,從小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童年的經歷使他懂得什麼是被愛,現要他要把這份愛傳遞下去。從1980年起,么洪成認五保戶裴玉芹老人做媽媽,每月給老人20元零花錢,逢年過節還把她帶回家去住。1985年起,他給敬老院的32位老人送米、面、肉、菜等生活品,每年九月九日給老人零花錢,長年為老人理髮,二十六年推子用壞了七把。從1993年起,么洪成又當起了八個孩子的代理家長,他們是縣裏的貧困戶的孩子,如果他不資助,他們就會失學。從2004年開始,他又受邀請到各地給學生做「如何回報社會」的演講,從此,他又多一項義務工作。幾年來,他騎車1700多公里,先後跑遍了東北三省,他的演講非常受歡迎,並鼓勵人們向善。



 



事例六



 



200364日中午,家住成都市青白區的李桂芳把三歲的女兒李思怡鎖在家,然後自己去金堂縣「找點錢」。她在金堂縣紅旗超市偷盜兩瓶洗髮水時,被保安抓獲。隨後被派出所警察帶回派出所。在確認李桂芳吸毒之後,派出所決定對李桂芳依法實施強制戒毒。



 



在此期間,李桂芳曾多次提出其三歲女兒被鎖在家中,要求先將她女兒安頓好,再接受強制戒毒,但無人理睬。她曾跪在地上,哭著哀求辦案警察解決孩子的問題。在去戒毒所的路上,在她尋死覓活用頭部猛撞押解她的警車車門的情況下,警察終於按照她提供的號碼給她的姐姐打電話,在沒有打通的情況下,警察也沒有再打電話。押解李桂芳的警車兩次經過她的家門,但是沒有停留。知道李桂芳被強制戒毒,也知道她的孩子被鎖在家裏的青白區某派出所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就這樣一個孤零零的小生命被遺忘在房門緊鎖的家中。2003621日晚,17天后,在李桂芳的家中發現了小女孩的屍體。小思怡在饑餓中慢慢死去,匆匆走過了短促的人生,甚至沒有在世間留下一張照片。事後,辦案警察,和直接責任人被追究法律責任。



 



事例七



 



烏魯木齊精神病福利院從1996年至1999年四年間,為了截留安置費,這個病院負責人多次指令該院職工乘火車或者汽車,將被收容的精神病人帶出烏魯木齊,遺棄在沿途的火車站、汽車站甚至野外。在被遺棄的數十人中,既有八十多歲的老人,也有十多歲的孩子。該院院長在事情暴露後,態度強硬地說:「我這樣是為了減輕福利院的負擔,無可非議。」他們的行為曝光後,受到公眾輿論的遣責,院長和有關責任人被追究法律責任。



 



事例八



 



楊永芬家住遼寧建昌縣,2006年已經六十歲了,他的兒子在十年前因為一樁案件被判刑十二年。當時老人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為了生活,老人拖著病身,借來錢擺地攤維持生計。為了多賺錢,多次累得昏倒在地。兩個月後,老人孤零零的身影引起了當時十九歲的鄧雪松的注意,為此,他每次都到老人的攤點買東西,而且多給錢。後來乾脆什麼都不買,將錢白送給老人。一次,他下班經過那裏,老人正艱難地推車,他幫老人推車送回家,和老人談起來,才知道老人的境遇。為了讓老人接受幫助,他對老人說,我與你兒子是好朋友,以後我就代替他照顧你吧。思念兒子的楊永芬一把抱住他痛哭起來,如見到親人一樣。從那時起,鄧雪松擔起了義務照顧老人的擔子,這一照顧就是十年。在這十年裏,他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但他對老人一如既往的照顧,一點都沒有改變。妻子與他一起照顧老人,在雪松工作忙的時候,他妻子就擔起了照顧老人的擔子。在她懷孕時,也是堅持每天到老人家看望。一天下雪,她打電話問安,想第二天再去看望,老人一接電話,她就聽出老人生病了,顧不上風雪,她冒雨來到老人家,把老人送到醫院看病,一直忙活到半夜才回家。第二天又到老人家看望。逢年過節他們先操辦老人的用品,再辦自己家的,並將老人接回家過年節。2003年老人受了傷,雪松的妻子請假侍候了一周,白天陪老人說話,做飯、洗衣服、收拾屋子、掃院子,所有的活計全包了。後來老人不能出攤了,他的生活費用就由雪松全包了。他們的同事不解的問,你們為什麼對他那麼好呢?老人為了減輕他們的負擔,到市裏找了份保姆的工作,當她打電話告訴雪松夫妻的時候,他們正到處找她。在他們的勸說下,楊永芬回到了建昌,仍然由雪松夫妻供養著。2005年,楊永芬的兒子出獄回到了家,老人對他說,如果沒有鄧雪松夫妻,你的母親早就死去了。老人的兒子淚如雨下,在鄧雪松面前長跪不起。現在他們仍然快樂在生活在一起,如母子般互相關愛。



 



事例九



 



王玉傑出生就是一個盲人,九年前她父親因病去世,母親離開了負債累累的家,將當時三歲的她和六歲的哥哥留給了爺爺和奶奶。兩個老人因為無力養活兩個孩子,把她的哥哥寄養在姑姑家,而王玉傑則跟著爺爺奶奶過上了清苦的日子。她到了上學年令,但是她是盲人,村裏沒有特殊的教育,爺爺和奶奶又無力送她外出求學。奶奶為安慰孫女的心,常領她到學校門口走走,給她講學校的事情。雖是盲人,王玉學會家務,會納鞋底、鞋墊,學會了唱歌,會編門簾。2004年,爺爺患病去世了,奶奶患有哮喘病,民政部門把王玉傑列為五保對象,每月可拿100元錢生活補助。王玉傑最大心願是學一門手藝,將來好掙錢養活年老體衰的奶奶。她的事被新聞媒體報導後,一位趙先生通過關係和瀋陽特教學校取得了聯繫,王玉傑20079月正式入學,接受文化教育和學習按摩技術。有個好心人答應等她手藝學成後,為其安排工作。還有許多善心人士為其捐款,捐物。王玉傑的奶奶感動地說,你有救了,奶奶就是死也放心啦。



正文:昆蟲(32)草木,猶不可傷。



 



譯文:即使是細小的昆蟲,無情的草木,也同是生命,不可隨意加以傷害。



 



分析:



 



為善之人,知道天地是好生的,所以,即使是細小的昆蟲,因為其有佛性故,也不敢任意傷害。花草樹木屬於無情,因其也在不斷地生長,也是不肯隨意折斷。這是因為仁愛之人的仁愛之心,普及世間萬物,連樹木、蟲豸都不肯傷害,那麼其他生命更不用說了。



 



有人說,細小的昆蟲,亦是生命,可以尊重,不去傷害。草木乃無情之物,為什麼一定要尊重不傷呢?花草樹木,也是出生、長大、開花、結果,他們也有幼小、成長、衰老的生命週期,怎麼可以說他們不是生命呢?如,現代的馬向雲,在室內養了一盆闊葉花樹,等他在事業上發達時,花繁葉茂,人見人愛;等到馬向雲事業受挫折時,花樹就枯萎死去了。再如,老人劉冬,他養的鐵樹開了花,其家即喜事不斷,兒女升遷,事業成就。為此,怎麼能說草木是無知無情之物呢?為此我勸說世人,大家要認真對待一切有情,和一切無情的生命,要養成一片慈悲的心態。



 



事例一



 



孟慶圓家養一棵橡皮樹,當橡皮樹茂盛生長時,她家的生意,主人的工作都順利。後來,她嫌其形狀不好看,進行了大的修剪,結果她家的一切環境變得不好起來,出現種種不順。經過幾年的養育,她家的橡皮樹重又生長起來,她的家又重新順利。從此,她視樹為寶,百般灌育,不敢怠慢。



 



事例二



 



李億經常買生命,一次到市場,見到兩個烏龜,他的錢只夠買一個放生,於是跟老闆講價,商議買下一只,第二天去河邊放掉。這時沒有被選中的那只在網袋中朝李億爬過來,似在叩首求救。被人拉回去,又爬出來,如此數次。李億不忍心扔下他不管,就跟老闆商議,先欠著貨款,帶那只烏龜一起走。老闆也深受感動,同意了他的請求。等李億放生時,兩隻烏龜叩首不斷,不肯離去。李億說你們走吧,我要回去了,它們才走進河中游走了。



 



正文:宜(33)憫人之凶,樂(34)人之善,濟人之急(35),救人之危(36)。



 



譯文:若遇別人行為不端,應憐憫他見識淺,要勸導他感化他,使他能夠改惡從善,以免招來凶禍之報。若遇見行善的人,應心生歡喜,想方設法促其成功,使他更能積極行善,獲得更大的福報。若遇他人發生禍難,或水災火災,或家破人亡,或遭人欺騙,蕩盡家財,或被搶劫,我們都應當盡力給予救護,以解他人危難。



 



分析:



 



惡人並非生來就惡,開始時,只因一念之差,種下惡的種子,將來必定會得以痛苦的果報。其實,他是因為不知道善惡因果報應的道理,不是不能勸化的。人們常會見到大惡之人,也有善良的一面,由此可知其良心未泯。因此可以斷言,只要方法得當,橫行一方的惡人也是可以改惡向善的,關鍵是我們怎樣去會待他們。是象春天般的溫暖,還是象冬天般寒冷。對常做錯事的人,我們不能為保持自己的清白,採取避而遠之的方法。對於敢於承擔責任的善人來說,不但要自己修心修身,還要教育感化惡人,給他們創造洗心革面的機會和環境,從而重新做人,轉禍為福。另一方面,我們接近惡人,勸導他們,並不是同流合污,而是因為憐憫他們無知,千方百計使他們迷途知返,當看到他們真的走到正路上來了,我們方不憂愁。



 



看見他人做善事,我們應當為其高興,因為做善事必將得到福報,有智慧的人,無論善事大小,都會盡力去做。世上的人誰不想趨吉避凶呢?無論是趨吉避凶,廣行善事都可以做到。所以,我看他人的善行,要激勵他,勸勉他,讚揚他。有能力者盡力相助成就他,沒有能力者,我們至誠隨喜他。有大德說,至誠心隨喜別人的善行,若其修證功德高於我者,可得一半功德,若其修證功德相等,可得全部功德,若其修證功德小於我者,可得大於行善者的功德。



 



經論中說:如有三個人,一起造了殺人的惡業,這三人都將得到同等的殺人業果;或如有三人一起建造一座佛塔,每個人最後都得到建造一座佛塔的功德。所以,我們不但要樂人之善,還要行動起來,加入共修,共同完成一些一個人獨立難以完成的善業,如一些網上的護生放生論壇,每年共修放生生命都在千萬生命以上。再如一些共修法會,其完成的念咒數量是一個人幾生都做不到的。



 



殊勝的菩提心是大乘之門。《華嚴經》中說:善男子!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猶如良田,能生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猶如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如毗沙門,能斷一切貧窮故;菩提心者,猶如慈父,訓導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如如意珠,周給一切諸貧乏故;菩提心者,如功德瓶,滿足一切眾生心故;菩提心者,猶如利矛,能穿一切煩惱甲故;菩提心者,猶如堅甲,能護一切如理心故人;菩提心者,猶如利劍,能斬一切煩惱首故;菩提心者,猶如利斧,能伐一切煩惱樹故;菩提心者,猶如兵仗,能防一切諸苦難故;菩提心者,猶如鉤餌,出有淵中所居者故;菩提心者,猶如疾風,能卷一切諸障霧故;菩提心者,猶如大網,攝一切菩薩行願故;菩提心者,猶如佛塔,一切世間應供養故。由此可見,菩提心才是真正的利益他人之心,比救急、救難更高一個層次。但菩提心的生起,依賴於利他之心。最初,也就是從一個善念,一件善事開始。為此,憫人之凶,樂人之善也是生髮菩提心的基礎。



 



事例一



 



2006年的一個夜晚,北方某市發生一起搶劫出租車案,二男一女的搶車人,說打車到某地去,但走到無人處,即用刀逼住女司機,索要錢財,搶走了司機的手機、錢,並把司機推下車駕車逃跑。女司機跑到有人處,找人借了手機報案,並將電話打進某區電臺直播室,把自己的車牌號,車的顏色、特點,作案人的特徵講出。為此,聽到這個廣播的城區內幾百台出租車和一些私人自備車參與堵截搶劫者。電臺幾個頻道的節目參與互動,隨時報導最新消息,目擊者聽到電臺新聞,積極提供線索。最後,三名搶劫者筋疲力盡,無處可逃,將車停在野外。人實在太累了,在車中睡著了,被人發現報警,成了甕中之鱉。在這一過程中,有一位先生的女兒發高燒,在醫院裏住院,他通過收音機聽到出租車司機圍堵搶劫者一事,立即安頓好女兒,開著私車,參與堵截,並且向警方提供了重要線索。他說,是幾百名出租車司機的行為感動了我,我願意參與這種集體行動,保衛公民的財產生命不受侵害。



 



事例二



 



張保柱今年已經四十七歲了(2007年),在1983年以前,他的外號叫做西霸天,經常打架,因為打架和揮霍公款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在那時,他是一個十足的惡人。在獄中,在管教的幫助下,他認為到自己的行為給社會和他人帶來危害,他開始反省自己,改造自己,他決心棄惡揚善,痛改前非,一切從頭開始。由於他認真改造自己,提前三年出獄。由於他在入獄前因公傷致殘,出獄後,有關部門根據政策給他辦理了退休手續。



 



張保柱為重新回歸社會,他辦了一個礦,經過幾年的努力,他成了一方富人。他手中有了錢,首先想到和自己一樣曾經走上邪路的人。於是,他開始安置出獄釋放的走投無路的人。一個出獄的小夥子,沒有父母等親人,自己又沒有分文,無法生活,聽說張保柱的事蹟後,自己找上門來,張保柱二話不說,就給安排了工作崗位。還經常帶他幹活,談心,要他認識到自己過去的錯誤,要他有勇氣面對社會重新做人。在他的鼓勵下,小夥子認真工作,經過幾年努力,張保柱還幫他成了家,現在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親切稱張保柱為大哥。就這樣,張保柱成立了全市唯一一家「兩勞解教人員安置基地」,辦了浴池、招待所,小吃部等,幾年時間就安置了40多個解教人員,使他們的走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道路,並從此走上了新岸。張保柱不但幫助兩勞解教人員,還收養了四個孤兒和棄兒,他們稱張保柱為爸爸,在他的關懷下成長。還為附近礦山居民區鋪了路,修了小區公園,為小區解決了吃水難的問題。一個熟悉的老人看到他這樣,感概地說,張保柱真的變了,不再是「西霸天」了。



 



事例三



 



現在互聯網成為引誘孩子的一個大陷阱,有許多孩子陷入其中不能自拔。雖然有不允許成年人上網吧的規定,但是老闆為了掙錢,來者不拒,孩子沒有自製能力,經常會往網吧跑。特別是放假、週末時,泡網吧成為他們日常生活。張忠宜是一個退休老幹部,他退休後,看到孩子上網不但影響學習,還有的走上犯罪的道路,就自告奮勇當了網吧監督員。他在幾個網吧門前巡視,見到學生就勸阻他們上網。見到網吧裏的未成年人,也會勸他們回家或者回學校。他家附近不到一百米,就有三家網吧,整個小區共六個網吧。因為張忠宜認真,很快就成為網吧老闆討厭的人。一次放長假,他吃過午飯轉到一個網吧時,看見三個學生在上網,有人告訴他這三個孩子已經上半天了,張忠宜就勸他們回家,但是遊戲太誘人,幾個孩子正玩在興頭上,捨不得走。張忠宜就拿出長輩人的架式,硬把他們趕回家去了。孩子是走了,老闆不幹了,說他攪生意,下逐客令讓張忠宜走人。雖然如此,張忠宜看到進網吧的學生照樣管,並找機會和網吧老闆嘮家長,講網絡遊戲的危害,並問他,如果是你自己的孩子,你願意讓他這樣生活嗎?時間長了,老闆也理解了張忠宜,有時遇到難題還找張忠宜幫忙解決。一個網民喝酒喝醉了,到網吧砸東西,老闆先打電話找張忠宜,那人酒醒後,張忠宜找他談,那人認識到自己錯誤,給老闆賠了錢。現在網吧老闆和張忠宜成了朋友,他所在社區的180個中小學生,張忠宜都心中有數,及時和家長溝通,在他和家長的努力下,沒有一個迷戀上網的,學習都求上進,他的行為受到政府表彰。



正文: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譯文;看見他人春風得意,得到種種好處,不但要象自己得到好處一樣,替他歡喜,還要盡力去幫扶。看見他人失意落難,遭遇種種坎坷,就和自己失意落難一樣,為他難過,並要多方救助。



 



分析;



 



歷來救人急難者,獲得的福報都是非常大的。有時我們只需伸手相助,即可救人一命,或者宣傳呼籲,則可解人重大危難。為此,我們切不可只觀照自己,不管他人。俗話說:飽漢不知餓漢饑。我們有吃有穿有住的人,很少看冬天路邊乞討的殘疾人。或者認為時代發展了,國家有救濟政策,個人可以不用管。或者認為是假的,認為有人在利用他掙錢。或者他們自己白天乞討,晚上住酒店,家有樓房,存款,比自己都富有,自己不想上當。豈不知這樣長久下去,不但自己的慈悲心減弱,而且那些真正靠乞討治病或過日子的人,連生存的機會都沒有了。2006年,一個四口之家的農村人,他們的女兒有先天性心臟病,沒有錢治病,流落在某大城市,風餐露宿,想造乞討給女兒治病,很多人說他們是騙錢的。最後,他們的女兒死了,直至死時,他們還是沒有錢治病。現在固然有職業乞討者,但也有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我們不能以偏蓋全,斷了自己慈悲的種子。



 



在濟人之急和救人之危上,我們提倡君子動口又動手。動口者,如一些媒體的記者,在人群中,有號召力的人,可以盡力宣傳濟人救人的美德,可以宣傳進入他們視野的弱勢群體的人們。如一位老漢,病了以後,從千里之外到遼寧尋親。親人沒有找到,錢又花光了,只落得野外露宿,天寒地凍,貧病交加。有記者發現並報導後,民政部門為其買了返程的車票,市民送醫、送藥並送吃、送穿。又如一些人誤入傳銷組織,逃出後找記者幫助,記者為他們聯繫警方和鐵路部門,在他們的幫助下,得以返回家鄉。動手者,如有財力,可以盡力幫助弱勢群體,這即是為自己造福,又是為子孫積德之事,這比積財遺子孫要強萬倍。



 



現代人有一些常自封自己為善人,但細細研討起來,他們的「善」的概念,都是有他們自己的解釋。有的人做過一兩件好事、善事,從此掛在嘴邊上,在他的心裏,此善不但代表他一生都是善的,而且遮蓋所有的缺點。有的人自己很富有,至少不憂衣食,見有人遇到急難一毛不拔,只出一顆同情心,自稱心好,並由此自封善人。有的人任何善都不做,也稱善人。他的標準的是自己沒有做什麼大惡事,比貪官好,比殺人放火的人好。然而拿公家東西自己用,用公家電話打長途,屬大惡不做,小惡不斷的人。他也是沒有機會,如果有機會也會做大惡。探其根源,還是貪欲、嗔恨、愚癡蒙蔽了自己的心。所以,遇到他人患難顛沛的時候,不踴躍救助,冷眼旁觀,不但錯過了絕好的行善的機會,還會給自己造下無量惡業。



 



與貪相對立的是佈施,佈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有人說:「有錢才能佈施,自己生活都很困難,怎麼佈施呢?」其實佈施並不一定要錢。所謂多錢多施,少錢少施,無錢心施。「非財佈施」也有很多種,提出來供大家參考:一是體力佈施,就是不要報酬,無償為對方服務,如當義工等。二是心施。隨喜別人佈施的功德,發願將來有條件自己也做利益他人的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先思考是有利於自己,還是有利於他人,如是公心則行,如是私心則止。三是言施。說愛語佈施。印光大師示說,要多行四好,即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說好話。並勉勵人應切實勵行。孔子說:「巽與之言,能無說乎?」表示對人說好話,雙方都蒙受其利。四是關注施。一片真情關注弱勢群體,為他他們呼籲,或者親自為他們解決各種困難,如古人實踐感應篇者,有清早起來登高而望,見村中未舉火者,即登門看望,佈施錢財。現代媒體的記者報導窮困之人的境遇,使之獲得愛心人士的捐助。五是微笑施。給予別人發自內心的微笑,使之覺得受到了尊敬和理解,也產生快樂的心情。六是方便施。把方便讓給別人,困難留給自己。如排隊買車票,讓著急的人先買,在公交車上,給老人、孩子讓個座,給無家可歸者提供一宿的住處。這些佈施,細微之處,靠自己發現體會,這也是濟人之急,雖不轟轟烈烈,卻也實實在在。



 



其實濟人之急,救人之危並不在於你能不能做,而在於你想不想做。如果常念自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家有妻子(丈夫),都需要錢,做善行力不從心。自然不會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能反過來想一下,天下還有孤兒無父母養,孤寡老人無子女養。我在孝養自己父母,培養自己子女,養自己家的同時,給他們一份關愛,這份發心和行動,就是救人之急,濟人之危。社會上如果每個人都能有這慈善的心願,世界將會更加溫暖,也更加和諧。



 



事例一



 



北方某市工會副主席薛義,幾年來職務一升再升,不見其有人做後盾,也不見其給領導送禮。2006年,一位來自唐山的四十六、七歲的女子找到他,感謝他三十年前的救命之恩。三十年前,副主席在部隊當兵,他當一個班的班長,在唐山地震時到災區救災。他們從廢墟中挖出許多倖存者。十幾天過去了,上級根據情況,認為在廢墟中活著的人生還已經無希望,他們的部隊也要撤離了。這時,他們路過一個倒塌的房屋時,細心的他聽到地下傳來的微弱動靜,他斷定有活著的人。於是在他的帶領下,幾個班的人開始挖,最後救出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女孩活著,她被送進醫院,很快康復。三十年來女孩一直在找救命恩人,她打聽到部隊番號,打聽是哪個人救的她,最後終於找到了老薛。四十多歲的她專程來拜謝,對於這件事,老薛從來未對人提一個字。那個女孩已經成為一個醫院的護士長,等她前來拜謝時,人們才知道老薛還到地震災區去救過災。



 



事例二



 



王勝旗的母親活到九十一歲病逝了,做為老太太是長壽,但是貧窮的兩個兒子卻無錢安葬老人,兩家七口人急得在自家的院子裏轉圈。這時一個晚報的記者任彥顏聽到了信息,他立即去採訪。到王家一看,他家的正房已經無門、無窗,漆黑一片,已經基本倒塌。老太太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去世了。老人停在偏房,已經開始腐爛。王勝旗和王勝利哥倆個都是殘疾人,連火化的錢都拿不出來,只能看著母親的屍體哭。他們在那裏是外來戶,沒有低保,也沒有分到土地,無生活來源。聽到火化費用全套下來要七八百元時,他們驚呆了,實在無力安葬母親,想把母親直接入土為安。經過記者的採訪報導,有愛心人士為老人捐了600元錢,村裏聽說後,也有人捐了錢,老人終於入土為安。王家的生活也得到了救濟。



 



事例三



 



20068月份,遼寧綏中河口海域發生一起海難,一艘名為「福華一號」的運沙貨船翻沉。在貨船翻沉時,距出地點四海裏的地方,正在有漁民工作,他們接到報告說有貨船翻沉,立即找來3名船主,到出事地點救援。同時,又趕緊找來4名潛水員到現場施救。他們到現場後聽到船裏有聲音,確定裏面有人,就堅持與他們喊話,鼓勵他們堅持下去等待救援。搜救中心的人趕來了,他們潛入水中,把倖存的一男一女救了出來。這個市還出動十二只船和快艇,加上直升飛機,但沒有找到其他人,船上共有15人, 6人失蹤,經過他們努力有9人獲救。



 



再析:



 



「貪」往往會影響人們的行為。由於愛我而貪,則希望自己得到種種利益,不願看到他人得到。有的人自己得到,他人也得到,勉強可以。但是自己沒有得到,他人得到時,輕者嫉妒,重者用種種方法,破壞他人利益,讓別人也得不到,方稱快意。這種人在現實中為數不少,究其原因,是由於我執——愛我之心而來。由於愛我,則樂我得,樂人失。這其實是一種錯誤心理,由此而造下種種惡業。人們常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的得與失,來自於自己的業力。如果你沒有種下善緣,不會得到樂果。推而廣之,人人如此。所以,當別人得到利益時,是別人的善因帶來的果報,你徒然嫉妒,或者破壞,只能壞自己心術,為自己種下惡因,將來必將受到比這更加嚴重的果報,到頭來還是自己害了自己。從另一方面來說,每一個眾生在過去世都做過自己的父母,做過我們的親人,他們得到利益,就是我們自己得到利益,他們失去利益,就是我們自己失去利益,事情本來就是如此。所以,見到他人得意、得利,走好運時,自己去扶持,就是扶持自己,就是自己得意、得利,也是自己走好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簡國城 的頭像
    簡國城

    簡國城的部落格

    簡國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