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新證03

(轉自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show1_40279.htm)



正文: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



 



譯文:諸神考察了人的情況,對凡是犯下過惡的人,罪過大的,就奪除壽命十二年,罪過小的,就減除壽命百日。



 



分析:



 



從因果規律來說,已做業不失,未做果不遇,因此人的一言一行,起心動念,無非是業。太上在這裏說有神明在監察著,其實我們所受的果報,是自作自受,並沒有神明考察你的所作所為,這只是太上為適應民間說法,而做的方便說。其實所有果報,都是自己所造業力的結果。只要你做了如此之業,必當受此果報。所以,不要以為自己做的過錯小,沒有人看到,而心存僥倖。要知道人生下來以後,今生所受的一切,都是前世所造的業力的結果。壽命的長短,也是前世所造的業力的結果。如果你前世殺生較多,今世就會多病和短命。如果你前生造了許多善因,可以促成今生長壽,但你今生做了許多惡事,使壽命減少,如果自己將自己減除了壽命,那結果實在是太悲慘了。



 



事例一



 



劉鵬豔,是一個非常能幹的女人,對錢也非常貪著。她在銀行工作,會會計。因為她承認自己學佛,所以有學佛人給她講因果的知識,她不聽,也不信。比如說,她為了多積攢錢,除利用各種渠道掙錢外,還想盡一切辦法節省支出,方法被她想到了極點。為了省電,晚上不開燈,她家的樓房臨街,晚上她就利用路燈照亮。她家吃水從不走水錶,她的方法是把水籠頭稍開一點,水一滴一滴往下滴,因為流速慢,水錶不走道。她把這樣的水用容器接著裝好,平時過日子就吃這樣的水。洗衣服到單位去洗,用單位的水。這樣的事一做就是十多年,她還把這個方法教給所有認識的朋友和同事。有學佛人問她,你正常吃水,一天能用上一元錢嗎?她說:哪能用那麼多。那人說,你的工資很高,為什麼還要這麼吃水呢?她告訴那人說,為了省錢。那個朋友只驚歎於她的福報好,天天做偷盜的事,還能掙很多錢。



 



劉鵬豔先是炒股票,掙了許多錢。後來股市不景氣,賠了不少,但總體來說,還是掙錢的。所以,多年來一直在炒股。後來聽說給王奉友的蟻力神養螞蟻掙錢,就要投入。女友勸她說,那是以生命掙錢的行業,不應當去做。即使掙來錢,也會造下很大的惡業,比如說螞蟻被弄死等,是殺生惡業。但在她的眼裏畢竟錢是好東西,比造惡業更重要。於是,她投身進了蟻力神,一下子投入十萬。又在工余當上了經理,往外賣螞蟻,有時一個月能賣出幾百萬元的螞蟻。回來錢後,又都投入買螞蟻,又把自己的工資,女兒結婚接的禮金,全都投了進去。幾年的功夫翻成一百多萬元,但全都是螞蟻。同事、朋友有事,在她那裏借錢,一分都不借,就是為了能攢下錢,好投入到養殖螞蟻中掙錢。為此,她更節省一切開支,股票也賣了許多,好象終於找到一個能掙錢的方法一樣,把一切余錢全部放在了這裏。2007年年末,王奉友宣佈經營不善破產,她一下子傻了。她的錢都壓在裏面,只剩下一箱一箱的螞蟻。



 



女友聽說這件事後,急忙到她家,與她商量,請她繼續喂螞蟻,食物錢由女友出,待到明年春天幫她放生到野外去。但劉鵬豔想到自己幾年白忙活了,不但沒有掙錢,還賠了許多,十分氣憤,沒有聽女友的話,那些螞蟻都餓死、凍死了。在把那些紙箱拿到倉庫的當天,她就病了。回憶這些年,她也感受了一些果報,先是讓人騙去四十五萬元,然後又賠了上百萬元。更可怕的是,因為嗔恨心,餓死了螞蟻,造下了很重的殺業。但是她所做的一切,她周圍的人卻沒有人認為這樣做不對。是非觀念真的顛倒哇!



 



事例二



 



楊軍明是一個機關幹部,他很有才華,字寫得很好,又會攝影。前幾年他為了發財花三萬五千元買了一塊地,有水庫、農田、房舍,一年能出息幾萬元錢。他給那塊地種上楊樹,幾年後長勢越來越喜人。有人出三十萬元買他的地,他也不肯賣。一心發展多種經營。他的多種經營是什麼呢?一是養魚,在水庫中放點魚苗,然後承包出去,人們去釣魚白天二十元,晚上三十元。全天四十元。一年不少掙。二是借錢辦起了養雞場,肉食雞、蛋雞都養。為了掙錢,他越幹越來勁,越幹得多,他越掙錢。因為他也自稱學佛,於是有朋友告訴他,這些事情不應當做。並送他因果報應的書讓他看。他說,我學的佛跟你學的佛不一樣,我學的佛讓我這樣掙錢。為此他不肯看,把書送了回去。朋友感歎地說:你的福報真好,這麼造業,人生之路還不錯。你如若肯積福,市領導都能當上了。其實若有福報,不用這種方式也能掙來錢,又何必如此!但楊軍明還是不聽,我行我素。2007年,楊軍明失去工作崗位,從實職轉為虛職。不久,他因缺鈣手足抽筋,又開始酗酒,一頓不喝都不行,臉喝得通紅,手腳開始發抖,這不是什麼大病,但身體卻一天不如一天。



 



再析



 



上面的事例告訴我們,現在在人們的觀念中認為是正確的事情,不一定是正確的,認為是善的事情,也不一定是善的事情。這兩個人都認為掙錢是最重要的,而殺生是無所謂的事情,認為為了掙錢什麼事都可以做。這是不懂得因果道理所致。其實做為一個人,不怕過去世造過惡業,因為過去世的業力已經造成。但是,雖然造了惡業,只要你真誠的懺悔,總有能懺淨的時候。最怕的是心中有邪見,錯的認為是對的,誰說他也不聽、不信,這樣的人是不可以救藥的。須知。人沒有不死的,及至死亡的時候,惟有善惡業跟隨自己,我們如若胡作非為,為掙錢造下一身惡業,自己損失自己的福報,實在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等到惡報現前的時候,再怨天怨地,都沒有用了。



 



正文: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譯文:這些大的小的罪過惡業,有幾百種之多,凡是想求長壽的人,必須先避免做這些罪過惡業,知道它們的危害。



 



分析



 



如果立志做一個善人,就要以積善累功為自己的行持,自己要培養道德品質,要棄惡從善,使自己的行為附合善的標準。如果想做一個長壽的人,則必須遠離令你短壽的種種惡行。就如《太上感應篇》列出的數百種事,必須時時警覺,以避免犯下了這些過錯,而導致折壽折福的後果。



 



要知道人生最難得的是壽命,暇滿人身太難得了。而冥冥之中最易損失的也是壽命,所以,太上反復教誨我們,要觀照自己,我們不但要小心自己的行為,自己語言、還要小心自己的起心動念,不要有一念的錯誤。只有這樣,才能享受長壽。這就需要我們時刻觀照內心,因為心是道的本體,如果我們肯在心地下功夫,多起善念,多造福德之業,在任何環境下,都能棄惡揚善,就不會被外境擾亂自己的真心,自然就能獲得長壽之果,這要比吃保健品、練太極拳強得多。求福報者不要向外追求,無盡的福報,就是在自己的心地上產生的。



 



事例一



 



2008年四川發生大地震,地震發生後,各界人士紛紛為災區捐款,其中南京有一個乞丐,叫徐超,他連著幾天將乞討來的錢,都捐給了災區,引起了媒體的關注。一個以乞討為生的人不留一分錢,全部捐出,這實在是難能可貴的。於是,地震過後,四川江油希望小學落成,邀請他去參加典禮,並給他買了飛機票。徐超活了67歲,第一次坐飛機,他把乞討來的460元錢裝在一個書包裏,登上飛機去了四川。許多記者和機場工作人員對他十分敬佩,並把自己的零錢捐給他,讓他帶到四川災區去。徐超只是一個乞丐,做為一個以乞討為生的人,他一生不會有機會坐飛機,但因為他以真誠心為災區捐款,現世就得到了福報,他受到人們的稱讚,出席有關會議,被人稱為義丐。



 



事例二



 



39歲的李洪力曾經因為盜竊被判處有期徒刑,釋放後,他化名李偉與一個叫曉雪的女青年談起了戀愛,並偽造了警官證,自稱警察。他們決定20059月份結婚,20058月,他自稱調到外地工作,結婚後他有很長時間沒有回家,20061月,李偉突然給曉雪打電話,說自己在鐵嶺被勞動教養了,他騙曉雪說是因為打架才被勞動教養。但是警方經過調查,查清他叫李洪力,冒充警察騙了許多人,足跡遍及鐵嶺、撫順等地,於是在2006年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這時曉雪才知道他是假警察,於是到派出所報案,李洪力又被加刑三年。



第四章   積善



 



正文:是道(15)則進,非道則退



 



譯文:我們平時每做一件事都要事先想清楚,若是附合因果規律的善事,附合公眾心理的善事,就要身體力行,努力去做。若是逆天理違背公眾心理的惡事,就應該立即警覺,趕快停止不做。



 



分析:



 



什麼是道?道,在生活中指的是人們公認的道德規範,也就是我們做人的準則。那麼這個準則又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順天理,合人心。非道則反之,就是逆天理,拂人心。為此,我們要招來福報,就必須做附合人心之事,眾善奉行。其次,對境一定要做好抉擇。我們做任何一件事,必須先想一想,怎樣做才能順天理,合人心。如果是正確的,就要努力去行;如果是錯誤的,立即停止。假如我們不是小心行事,一念差錯,就會走入非道的路途,所以,對境的抉擇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我們面對冤家仇敵,是生嗔恨,還是忍辱?面對公款,和別人的行賄,手是伸,還是縮?對貧困病苦之人,是盡自己力量幫助,還是漠不關心?做生意是誠信經營,還是坑蒙拐騙?這些平凡的事情,考驗著我們的身心。我們是選擇道,還是選擇非道?往往是立見分曉。所以,我們一定要時刻清醒地面對人生,時時刻刻避凶趨吉,這才會是光明的人生之路。再次,把握身口意的行為。道與非道體現在生活中,就是我們身體的每一個行為,口中、筆下的每一句話,以及我們的所思,所想,起心動念。古德說:「大道不離目前,而且目前難睹,欲識大道真體,不離聲色言語。」道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只有牢牢把握住自己的行為語言和思想,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善人。



 



事例一



 



李先生是一位讀書人,自稱唯物主義者。幾十年前他到寺院去,別人即使不拜佛,也懷著敬仰的心境,他不但不敬佛,反而口出惡語,恥笑禮佛拜佛的人。當時,他仕途順利,春風得意。自此以後,不但仕途屢遭失敗,而且還身體多病,親人頻頻出事,生活極其悲慘。後來,他遇到善知識,指出他的惡業所在,他用幾十年的時候修行佛法,懺悔罪業,直到到晚年才轉為順境。為此,每當他聽到無知青年,信口誹謗佛法時,必定現身說法,為他們做前車之鑒。



 



再析



 



有體驗的事情,才會有深刻的體會,李先生體會到做非道之事遭受惡報,所以,他會極力阻止他人重蹈覆轍。如果我們人人知道做逆天理,拂人心的事情,必然遭致惡報,就絕不會做「非道」的事情了。



 



事例二



 



張某,相貌堂堂,才華滿腹,因為犯了邪淫,先是工作受挫,接著患了心臟病。他認為是環境不好,本著「人挪活,樹挪死」的古訓,離開了故鄉,到外省工作。但是,惡業並沒有因為他工作地點變動而消失,雖然在外省他是一張白紙,但是不久,他就受到排擠,然後失去了工作。為生存,他又搬到南方,這時,有人勸他積功累德,改變命運。因為屢受挫折,他聽從勸告,努力做助人之事。過去,他從來捨不得佈施,即使是舊衣服,他也是放在衣櫃裏,別人跟他要,他也捨不得送人,自己不穿也放著。現在會主動到街道捐衣服,捐款,幫助貧困戶。並且初一、十五必到寺院去供養,禮佛懺悔,經過努力行善,幾年後,他終於找到一份工作,生活可以安定下來。



 



再析



 



由此可見,道可帶給人以福善,非道可帶給人以災禍。世人執著的樂事,如大吃大喝等,須知殺生吃喝則是非道,用公款吃喝也是非道。所以,這些所謂的樂事,可能會給你結出苦果。要知道避過是立志行善的人的第一堅要之處,要先從這樣的事情做起。



 



正文:不履(16)邪徑(17),不欺暗室



 



譯文:我們做人一言一行,起心動念,一切立身處世行為,都不應該偏離正道,決不可昧著良心走向邪路上去。即使在房室陰暗處,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不可以做欺心昧理的事。



 



分析



 



人的一言一行,乃至一念之間,都不應當偏離正道。為此,一要在心地上清除邪徑。邪徑就是邪惡害人的地方。比如說,賭場,賣淫的場所,吸毒之處,傳銷窩點等地。如果立志做善人,這些邪惡的地方我們是絕對不去的。同時,我們應當認識到,用投機鑽營謀求地位,用權利給子孫謀福,同樣是一種邪徑。另一方面,在心地上也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邪徑,我們生起了一絲惡念,就是邪徑。雖然是起意,並未有行動,也斷然使不得。我們不履邪徑,要從防微杜漸開始,哪怕是一個念頭,也要打掃得幹乾淨淨。我們不能心存求福,如果用所求之心去造福,所造之福會變得非常微小,這也算是一種邪徑。倘若為了沽名鉤譽,為提高自己地位去行善,這仍然是一種邪徑。必須心地無私,才是真正的正路。二要在心地上光明磊落,在公眾場合,眾目睽睽之下,我們常會自律,但在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的處所,有的人就會放逸。有智慧的人,即使在無人看見的地方,心地也是光明磊落的,無論是公眾之中,還是獨處之時,都不會做苟且之事。



 



事例一



 



北方某市的農村,有一個人姓郭,平素裏郭某老實任幹,家裏蓋起了幾間平房,日子過得很不錯。他經常在礦山輪大鍬,很能幹,一天裝卸個二三十噸沒有問題。他也有妻子兒女,工作中他見礦上的男人,女人都三班倒,男人常不在家,女人下夜班常一人獨行,於是心生惡意。從2005年開始,常在晚上搶劫強姦婦女,然後照常生活上班,沒有一點異樣。三年間他一個人就做案27起,終於在20067月被布網的民警捉住,郭某一直以為自己很隱密,但作惡必得惡報,他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事例二



 



林義在北方一個鄉做民政助理,一幹就是幾十年,幾乎成了終生職業。在農村鄉鎮,民政助理是一個實權人物,手中掌握著錢物。但林義在工作中,不存一分私情,他對全鄉的優撫對象,幫扶對象十分熟悉,經常到家中瞭解情況。一次,他到貧困戶張某家看望,發現他住了幾十年的房子不行了。過了幾天下暴雨,林義半夜起來,想到張某一家,不知房子怎麼樣,就冒雨前去探望,半路過一條河時差點被水沖走。等到他趕到張某家時,那一家老小還在睡覺,他急忙叫起他們,讓他們趕緊到鄰居家避雨。張家人剛出屋走了十幾步,就聽「轟」地一聲,房子塌了。張家人一見,跪在雨中感激林義。過後,林義又張弄著幫張家蓋起了新房,張家將他視為救命恩人,感激不盡。幾十年來,林義為上百戶優撫和幫扶對象蓋了房,為幾百戶人家解決了困難,但他手中的權力始終公平利用,沒有向親友傾斜一分。他的姑姑去世前,求他給姑夫辦個優扶本,好有點固定收入。他知道姑夫不附合條件,沒有給辦。他的一位親屬辦優撫證時,與他同期辦理的人明知道他的親屬條件比他們優越,可以得到更多的補助,還是商量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到上級去告狀。所以拿到證時,他們爭著看他親屬的補助是多少,當得知和他們是一個標準時,頓時啞口無言,心服口服,一致稱讚他辦事公正。林義幾十年如一日地熱心工作,受到群眾的擁戴,在退休前被評為市精神文明標兵,受到市政府的獎勵。家中子女也都讀大學出去工作。



 



事例三



 



陳陽是一高中教師,她一心為了學生,全力做好教學工作。他班上有一個貧困生,父親病故,母女相依為命,不但沒有錢買學習資料,連吃飯都困難。陳陽知道這種情況後,就出錢給她買資料,並且天天打飯給他吃。學生不好意思接受,他就說老師食堂飯菜便宜,才幾角錢,讓學生每月交三十元錢就夠了,實際上他每月都要花一百多元錢,就這樣一直堅持了三年,到那個孩子考上大學為止。還有一個學生,學習成績一直優秀,父母離婚後,情緒低落,學習成績下降。陳陽從生活上關心他,在思想上教育他,使他能夠面對現實,重新振作起來。十多年來,陳陽所帶的高考班,每年都排在全市第一位,他所教的學生,98%都考上合適的大學。2004年,他有二個學生分別考入北大,清華,其中一人高考成績排列全省第二名。陳陽是一個好老師,做為母親卻無暇顧及女兒,女兒上下學由丈夫接送,他更沒有時間對女兒輔導,一切由女兒自己面對。另一方面,對於不附合標準的親友的子女,他們要求通過她的關係進入重點校,陳陽都是勸他們選擇合適自己的學校,沒有開過一次綠燈。為此,親友說他六親不認,連自己孩子都不管。但是陳陽在學校,卻成為一個熱門老師,許多家長托人把孩子送進他的班級,他們說,把孩子交給他放心。



 



正文:積(18)德累(19)功



 



譯文:我們積德就象積聚錢財,漸漸地增加,漸漸地多了。累功就象築牆一樣,一塊磚一塊磚地築,慢慢地就高大了。



 



分析:



 



如果我們不注重修身,不去積德,德就不會崇高。如果我們不去累功,功就不會增大。首先,積功累德要有一顆至誠的心。我們知道,因果不虛,作惡得苦報,行善必得福報。商人賺錢,是由少到多,我們積德累功也是如此。如果沒有一件一件的善事,沒有一年一年的堅持不懈地行持,就沒有福德的增長。俗話說,春種一粒種,秋收萬顆子。積功累德也是這樣,只要你肯做肯行,必將舍一得萬報。



 



積功累德要有持久心。《太上感應篇》說,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如果我們發心積功累德,每日三件善事,一年多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一千三百善。如果對這件事有畏難情緒,認為難以完成,或者主觀上不去思考,不去行動,就一定會有許多客觀的困難,一定會完不成。所以,積功累德關鍵的一點是要有持久心,不能發心不做,或者半途而廢。所以,凡是遇到了一切善事,都要歡喜去做,不要因為吝嗇錢財而中止,不要因為怕人恥笑而情疑,不要習慣於安逸而不夠奮發,不要被私欲所牽絆而影響決策,不會因為事情大而生畏難情緒,不會因為善小而忽略,不會以事情忙碌為理由而推諉,不為了自己的利益或個人的名節而不救患難,這才是真正的積功累德。



 



積功累德在逆境中要有勇猛之心。人生之路並不是處處美景,我們大多數人會遇見逆境和不順心的事情。如果想走出逆境,積德累功更需有勇猛之心。如果想出離六道輪回,首先的一點,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們在行持中,要將自己想成是患重病的病人,事業受挫或家人不順是種種症狀,而因果不虛的理論是能治療我們病患的妙手回春的醫生,積德累功就是能治我們病症的良藥。要想到,自己是重病的病人,需要大劑量用藥才能除病,要想化逆境為順境,則必須積累廣大的福德資糧。所以,逆境中行善,更需要勇猛精時之心。同時,還要做到,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勉勵而行,定會得到真實的利益。



 



事例一



 



華敏多年不順,事業受挫,家庭分散,為此,有人勸他積功累德改變困境,並送他《太上感應篇》和《了凡四訓》。華敏如獲至寶,行持多年,環境漸漸改善。華敏在資助孤兒時,事蹟登在某雜誌上,為此有一農民來信訴說自己妻子離婚,父母不喜歡自己,又無力再成家的困境,華敏去信勸其行善改變命運,並講了自己的體會。那位農民只是要求華敏給其安排工作,華敏無力做這件事,勸其學習美髮技術到城裏打工。其人不學,只是要華敏給找固定工作。華敏勸其做助人之事,沒有錢可以出力,可以勸別人做善事,並送給他一些佛學書。幾年過去了,華敏的功德日增,而那位農民還是報怨命運不公,抱怨沒有技術,打工掙不到錢,抱怨說不上媳婦。還時不時寫信,要華敏給安排工作。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與其有時間抱怨命運,不如實實在在地做幾件善事,與其高喊行善得樂,不如邊講邊做,功德更加圓滿。



 



事例二



 



趙力勇是一個農民,他的家在北方的一個山溝裏,現在五十來歲。在四十多年前他在馬路上被汽車撞傷,因為沒有錢治傷,最後截掉一條腿,成了皮膚癌,生活要走到了盡頭。他妻子一個月只有幾百元的收入,他雖然有病只好騎自行車撿廢品賣,如此生活得很貧困。但是他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他看到八十歲的塗玉芬老人和他的盲兒子生活非常困難,他家的房子就要倒塌了,沒有人幫他們解決困難。趙力勇就和妻子商量把他們母子接來同住,收養了兩個老弱之人。就在他們母子搬出那個房子不幾天,房子就倒塌了。家中一下子添了兩個人,沒有住的地方,趙力勇的妻子陪塗老太太住,趙力勇陪盲兒子住,直到2003年老人八十六歲去世。現在盲人楊井森還生活在他們家裏,已經六十多歲了。看到有許多孤寡老人沒有收入,無處可去,趙力勇舍出三百多平方米的田園,蓋敬老院,楊杖子開發區的吳亞光張羅錢,他們蓋起來房子後,先後住進了幾位老人,但是他們沒有收入,一切支出由趙力勇和吳亞光承擔,後來他們呼籲社會贊助,把善行做了下去,現在趙力勇仍然活在世間,兩個孩子也都出去讀書了,他們夫妻還在照顧那些沒有親人的老人們。



 



趙力勇是一個殘疾人,他面對困難很多,但他沒有退縮過,寧可自己不享受,也要幫助別人,是因為他有一顆助人的心,有堅持不懈的毅力,才會獲得如此福報。



 



正文:慈心(20)於物(21



 



譯文:人應該以大慈大悲的心面對世間,不但要周濟人間的貧苦,還應當愛護一切物命,戒殺放生。



 



分析           



 



慈心就是仁心,為萬善的根本。救苦尋聲,拔除貧病之人的痛苦,是慈心的行為。學佛的人都知道,無論是親友,還是敵人,都是我們過去生的父母。他們做我們的父母的時候,從懷胎起就珍愛保護我們,生下後更是百般疼愛。為了保衛我們不受侵害,不惜用生命代替我們受種種災難,掙來的錢財毫不猶豫地花在我們的身上。盡自己的一切所能,凡是利樂我們的東西無不給予我們,凡是損苦我們的事情,無不救護我們,對我們的恩德極其深重。他們為了我們造下了貧窮病苦的業力,今生淪落為弱勢群體之中,我們怎能視而不見,如同路人呢?所以,我們應當盡自己力量去救助他們。有人認為,他是我過去生的父母,但今生不是,所以,我沒有這個責任。那麼,昨天的母親,在今天已經成為過去,也應當不再是我的母親,然而,昨天的母親和今天的母親並無差別,對自己的恩德也無差別。同理,自己過去生中的母親和今生的母親也沒有差別,對自己的深恩也沒有不同。所以,我們幫助貧病之人,即是幫助自己的父母,即是報答他們的深恩。還有人為,我也不富裕,那麼多窮人,病人,我也救不過來。其實我們要培養的是這一顆慈心,沒有錢佈施,可以出力,可以號召社會力量去資助。反之,你廣有錢財,如若為了個人的名聲,地位,心情麻木地去佈施,拿得再多,也沒有多大利益。



 



戒殺放生,也是慈心的行為。就世間來說,生命是最保貴的,就物命來說,貪生怕死是普遍的心態。即使是膽小和軟弱無能的人,一旦生命受到威脅、危害、損傷,他也會不惜一切代價去保衛它,會拼命與侵害者博鬥。生活再窮困的人,也會傾家蕩產、乞討、甚至賣人體器官來醫治危及生命的疾病。人類是這樣,其他生命也是這樣。我們且看動特被殺時的掙紮和哀號,就知道他們也是貪生怕死,也是有知覺,有血有肉的生命。我們自己想快樂,想脫離苦難,其他生命又何償不是這樣?所以,戒殺放生乃是仁慈之人所為。



 



大藏經說:「人若是不殺生,愛護動物的生命,以及放生佈施食物,就會得到長壽的果報」。生命是寶貴的,所以救命之恩是大恩,也是大德。反過來,殺生之仇是深仇,也是大恨。放生是救命,比一般濟窮排難更迫切。為此,仁慈之人在生活中會做到三個字,一是禁字。就是不但自己不殺,還要教育後代,不要以生命為玩具,要禁止他們捉蜻蜓、螞蚱、鳥雀等,以免種下殺生的業果,損害孩子的福報。在生活中培養孩子們的仁慈之心,具慈心之人,一言一行都會愛及生命,他們會解救落在水中的蟲子、受傷的小鳥、受侵害的螞蟻、蚊蠅,千方百計保衛他們的生命。古代有一個高僧,行走邁步不踩蟲蟻,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回答說,彼此都在生死輪回之中,或者他比我先證佛果,到時還希望得到他的救度,我怎麼敢輕慢他呢?所以,佛視眾生皆是佛。二是放字。放生可以增長慈悲心,放生是救命,可以廣結善緣,放生可以增長善業。人們都希望善增加,惡業減少,放生就可以增加福德,消除業障。三是勸字。勸人放生止殺,什麼事情都離不開因果的法則,要用因果的道理勸化身邊的人,講放生殺生現報實事,可以化一方風氣。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事例一



 



孫寶成雖然只有三十多歲,但自小體弱多病,生活在十分痛苦之中。成人後,常年離不開醫生,藥品,醫生也說他壽命不會太長。後來他有機會聽聞到佛法,知道自己多病,短命是殺生的惡報,於是他盡其所有去買放生命。因為自己身體不好,他不能現場參加,就把錢寄到寺院,參加共修放生。一晃幾年過去了,他的身體在不知不覺中好了許多,他也終於有機會享受沒有痛苦的日子。他自己的經濟條件也大為改善,收入增加,親人之間也更加和睦。為此,他把自己的體會寫出來,發表在網上,用以感化更多的人加入護生放生的行列中,同時,他自己放生也更加精進了。



 



事例二



 



200779日下午,雁灘一牛肉面館的6名員工日下午450分到黃河邊一沙坑游泳,當他們遊到沙坑中央時發現兩名同伴下水後發生不測,他們急忙在一名好心市民的幫助下將一名同伴救上岸,等到再營救另一名同伴時已不見了對方的身影。他們急忙撥打110求救,水上派出所民警接警後立即趕到現場,並聯繫來羊皮筏子進行營救。其中一名員工被及時救起,另一名員工沉入坑底。溺水者今年16歲,和政縣人,事件引起近千名群眾圍觀,聞訊趕到的水上派出所民警叫來羊皮筏子下水營救,可是筏子客因費用問題幾次放棄打撈。他們與筏子客協商救人,可是筏子客要價太高,使得救援工作一再延誤,最後才把費用協商到3000元。這些筏子每在水中打撈一會,就會上岸和警方及面館臨時負責人協商價格問題。看到筏子遲遲不能將溺水者打撈出水面,現場4名會游泳的熱心市民先後冒著生命危險下水進行營救,沒想到此舉竟引來圍觀者的鼓掌起哄,每看到義務救人者嗆水,現場的圍觀群眾就會發出噓聲。當晚820分,經過長達兩個半小時的營救,溺水者終於被打撈出水面,但已經身亡。



 



再析



 



圍觀者的行為是十分錯誤的,見死不救,和殺人沒有區別。特別是筏子的經營者,為了價格問題多次停止救人,本來應當救起的一條生命,就這樣在眾人的麻木中失去了。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的,今天你見別人危難不救,以後,當你有危難的時候,別人也是不來救你。人們就是這樣,當你自己遇到危難的時候,你多麼想有一個人到你面前救苦救難,那你為什麼見到他人生死之際,為什麼不去救苦救難呢?自己的良心能安嗎?



 



故事三



 



田明自幼身體一好,後來因為墮胎過多,更加生活貧困,健康日下,她自己都明白自己生命不久於人世,2002年因子宮肌瘤手術,輸血一千毫升,出院後,她知道自己殺業深重,為懺悔罪業,開始大量買放生命,原來她老態龍鍾,才四十多歲,如六十歲的形象。放生幾年後,體態均稱,恢復了生機,身體的各種疾病都好了許多。過去她人際關係緊張,現在人際關係融洽,事業也有發展。田明深深懺悔自己所做的一切,精進修行,懺悔墮胎殺生的種種罪業,發願度一切有情父母眾生,求命終時,能往生淨土。



 (轉自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show1_40279.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簡國城 的頭像
    簡國城

    簡國城的部落格

    簡國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