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告各位同修:別再走彎路了!耽誤您幾分鐘時間,請聽我肺腑之言!

看後如果您覺得還不錯,請轉發到各個佛友論壇,功德無量!



http://www.folou.com/thread-112438-1-1.html

 



發菩提心真言,此真言太重要了,應該傳遍全世界(功德無量,利益無窮)



此真言太重要了,應該傳遍全世界(功德無量,利益無窮)



發菩提心真言:嗡 補達 至達 盤則二 沙瑪雅 阿吽(在所有修行、及善行之前修三、七、或二十一遍,以使我們的修行以殊勝的發心開始)

發菩提心的重要性,請看:

http://www.folou.com/thread-112438-1-1.html



菩提心即是佛心,由佛心生出佛果。



而佛具足無量淨戒,具足無量善行,永無惡行,且為所有眾生的大皈依,救苦救難,同歸佛趣。



因佛永無惡行,所以發成佛的菩提心就是對所有惡行的懺悔也是最圓滿的懺悔。



所以懺悔時,要念發菩提心真言。





發菩提心真言能發菩提心,使眾生趣向佛果。



所以,你若使一人開始持誦發菩提心真言,就是成就一佛。所以請大家多轉發此真言,讓更多人開始修持此真言!



十方佛都會讚歎你的功德。



發菩提心真言傳的越廣佛越高興,所以沒有傳承也可以修。



如果你有緣看到此真言,一定要幫頂,讓更多人看到,功德無量!



出自《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眾經中王。簡稱《心地觀經》)



原文:



唵。菩地。室多。牟致波。陀耶。彌。



================================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過去現在未來一切佛、一切大菩薩,莫不以廣大發願而得成就!




快速擴大心量的絕妙法門!——觀心妙法、一切菩薩發心清淨真言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心無形相亦無住處,凡夫行者最初發心,依何等處?觀何等相



佛言:


善男子!凡夫所觀菩提心相,猶如清淨圓滿月輪,于胸臆上明朗而住。



若欲速得不退轉者,在阿蘭若及空寂室,端身正念,結前如來金剛縛印,冥目觀察臆中明月,作是思惟:



是滿月輪,五十由旬,無垢明淨,內外澄澈,最極清涼。月即是心,心即是月,塵翳無染,妄想不生,能令眾生身心清淨,大菩提心堅固不退。



結此手印,持念觀察大菩提心微妙章句,一切菩薩最初發心清淨真言:



唵。菩地。室多。牟致波。陀耶。弭。



此陀羅尼,具大威德,能令行者不復退轉去、來、現在一切菩薩,在於因地發初心時,悉皆專念持此真言,入不退地,速圓正覺。



       
          ——
自《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發菩提心品 第十一)



(由旬——經律所出,遠近不定。諸家多取一由旬為四十裡。)




如此妙法,能令您心量快速廣大,乃至日後有大深度的美好境界。



平時,應多放生、行善與念佛,則心靈的昇華,必也高速。

蕅益大師說:欲即人心證佛心,轉劫濁成淨土,術莫於放生。





http://www.folou.com/viewthread.php?tid=122005



修行任何法門和善業,要以三殊勝來攝持自己的心,這是步驟和注意事項,詳細請看:【修法訣竅】關於發心、正行、回向三殊勝的重要開示(慈誠羅珠堪布)

http://hi.baidu.com/%B0%A2%B1%C8%BC%D7%B5%B1%B8%C2/blog/item/743ec5df037f585f95ee3709.html






本文是轉貼

泣告各位同修:別再走彎路了!!!



修行方法 比修行本身更為重要
!!!



不管是參禪求證空性,還是念佛欲求往生,菩提心乃是重中之重
!!!



淨空法師老人家說:發菩提心比念佛還重要
!”



並非一味念佛才算修淨土,最重要的是懺悔業障,和積集往生成佛的福報資糧。業障輕了,資糧充足了,不但往生把握更大,而且品位更高。好比在去某地的途中生了重病,這時最重要的,是治病,而不是勉強地趕路。病治好了,就會走得更快。望各位同修三思
!

  

修行的過程就是一個懺罪、積資的過程。對於凡夫來說,清除業障、積累成佛資糧的一切竅訣中,最殊勝的就是發菩提心
!!!



《入菩薩行論》說"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毀諸重罪"




要想證悟空性,菩提心是最強大的利器!



菩提心可以使我們花很小的功夫,獲得最大的、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 事半功倍。要知道,同樣念一句阿彌陀佛,有無菩提心攝持,二者功德有如天壤之別
!!!





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把整個佛法的精華歸結為三主要道,就是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性見。




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雲:



不肖愚下凡夫僧實賢,泣血稽顙,哀告現前大眾,及當世淨信男女等,惟願慈悲,少加聽察。嘗聞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回;雖有修行,總是徒勞辛苦。故《華嚴經》雲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忘失尚爾,況未發乎?故知欲學如來乘,必先具發菩薩願,不可緩也。



祖師大德的悲切婆心,於此淋漓盡現。






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 徹悟禪師《語錄》雲:

“......
況大心不發,則外不能感通諸佛,內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圓成佛道,下不能廣利群生。



《無量壽經》告知我們,往生淨土的正因是: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大安法師 在講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時說:



上品下生者......跟前兩品往生不同,[亦信因果]。大家注意這個啊,亦信因果呢,就是或信或不信,這就叫亦。前面兩品是要深信的,那麼這一品,上品下生,他即便是信,但信得不深......但是他雖然信,或信或不信,或者信心有間斷,但他有一點,對一切大乘經典,他不懷疑,不誹謗......他沒有什麼其他的殊勝的行業,只是發了菩提心。可見發菩提心功德不可思議,一發菩提心,你沒有幹什麼,你都能夠上品下生......





濟群法師在《漢傳佛教的反思》裡說:




大乘本是積極入世的佛教,可在中國卻給民眾留下了消極出世的印象。為什麼會這樣?歸根結底,正是因為忽略菩提心所致。以往,我們一直認為大乘經典便代表著大乘佛教,學習大乘經論自然便是大乘行者。豈不知區別大小乘的關鍵在於發心,在於是否具足菩提心。因為菩提心才是成佛的不共因,才是大乘的不共教法。反觀漢傳佛教的各大宗派,普遍對菩提心不夠重視。也正因為如此,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六度四攝等菩薩行門,似乎只是為大菩薩們所說,與個人修學並無關聯。



鑒於佛教在流傳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弊端,我認為,未來的佛教發展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菩提心,大乘法門的修學必須以菩提心為根本,唯其如此,才能導入佛道,而不是停留在人天乘或只求自了
......”





淨空法師也說:




發菩提心比念佛還重要!”



《無量壽經》上說得很明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如果不發菩提心,單有一向專念不能往生。過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講,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兩、三個。為什麼那麼少?(就是)雖做到一向專念,(卻)沒有發菩提心。




真正發菩提心,臨終一念、十念決定往生,為什麼?他已經是上善之人,已經夠資格了,只要動一個念頭,發願想往生就成功。所以,我們要仔細去思惟經文,不能夠含糊念過。




《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講,三輩往生中述: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個說得更清楚、更明白了。我們這一生當中只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阿彌陀佛,這就能往生了。可是要記住,前面還有一句話,發菩提心。你要不發菩提心不能往生,一定要發菩提心。( 淨空法師《學佛問答》)




西方淨土雖有四土之輩,然皆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往生要件。不為自己就是菩提心,一切為佛法,一切為眾生,心量愈大,成就愈殊勝。(《怎樣念佛往生成佛》19974月講於洛杉磯)



《無量壽經》講往生的條件,無論是上輩、中輩、下輩,最重要的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如果我們只做到一向專念,沒有發菩提心,不能往生。再說一句老實話,真正發菩提心,沒有念佛也能往生。(《地藏經講義》)





有一次,阿底峽尊者在提到他的各位上師時皆合掌當胸,但說到他的根本上師金洲大師時,雙手合什於頭頂上並流下眼淚,呼喚上師的尊名。他的弟子不解地問:尊者,為何偏偏在說金洲大師時合掌於頭頂,難道其他諸上師都比不上金洲大師的功德大嗎?阿底峽尊者答道:我的所有上師都與佛無別,功德沒有任何的差別,只是對我的恩德不一樣。我現在心中有的這一點點菩提心,全都有賴於金洲大師的恩德而得到的,因此,他對我的恩德最大。





有位師兄在一篇帖子裡寫道:




今天突然想要得到一個威力最大、最猛曆無上的咒語,一個對一切眾生幫助最大的、能平伏一切戰爭、災難和疾病,能解脫一切惡道眾生,能讓眾生都深信佛法、走向修行之路的最偉大無上咒語。於是,我決定請求上師開示。我撥通了上師的電話,我問上師:有沒有對宇宙一切眾生幫助最大的咒語......”後面的能平伏一切戰爭、災難和疾病還來不及說,上師就告訴我:!”,如同已經預知了我要問的問題,我如獲珍寶,連忙問道:是什麼?!



菩提心。上師一針見血地給了我答案——菩提心
”!

我知道菩提心的重要性,但直到今天得到這個答案,我才深深地懂得了:菩提心竟然是如此地重要! 和不可思議
!!!





《智海浪花》裡有一篇文章寫道:




覺三上師是湖北黃陂人......有一次,上師問及三峽工程的進展情況,我說我現在對這類事情毫不關心。他略帶責備地對我說:你是不是中國人呢?有關大眾利益的事你都不關心,那你還關心什麼呢?

  我這才覺察到,學佛後自己對周圍的事物越來越無情,這已是誤入歧途了,哪裡還談得上菩提心呢?我想身口意皆不離菩提心,度化眾生不僅僅靠講經說法,身口意皆能度化眾生。要想自利利他,內證功德是多麼重要啊
!



  有了這次經歷,我以後就時時刻刻盡力按上師的榜樣去多觀想天下如母一般的眾生所受之苦。一日,我自己在房間裡思維《上師供》的法義,漸漸地,第一次生起了為救度無邊有情出離生死苦海而修行之心。當我思維良久走出房門時,卻發現
覺三上師早已站在那裡。他顯得特別高興,手顫抖得很厲害。我問上師,手怎麼抖得那麼厲害?他只是慈愛地望著我。心的感應使我明白,上師已知道了我的全部心態。




  當天吃中午飯時,上師非常高興地對大家說,從現在起,人人都要發心利益眾生,要你追我趕速證菩提!今天齋堂包餃子。而平日裡,如果不是喜慶的日子,寺廟裡是很少包餃子的。






楊洪居士給乾旱地區求雨,只是念佛或大悲咒而已:



我代替他們求雨,希望龍天護法幫幫忙下雨。讓他們有水種田有飯吃,我答應以後有機會,我會將佛經和善書傳給他們,讓他們知道因果的厲害後,他們自然壞事就不做,好事就會多做。但是眼前他們沒飯吃,您慈悲慈悲下下雨啊,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很奇怪的,我替他們懺悔,自己慈悲心一起,也哭了起來......

結果沒幾個小時,那邊就開始下雨,一下就下了二十六個小時
!”



為什麼我們念佛不能求雨呢?——因為我們沒有真實的菩提心啊!!!  縱然有一點相似的、模糊的、不真切的菩提心,可是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發菩提心者是世間最尊貴的人。經中說:一有人發菩提心,大地就會震動,諸佛寶座也將顫動。因為大地是有情共業的力量所感,發菩提心者將引導無量有情,動搖輪回,大地無法承受而產生震動。





華智仁波切在《現觀莊嚴論》的解釋裡,講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他說:成佛不是大乘菩薩的目標。如果成佛也不是目標的話,那麼大乘修行人到底有沒有目標呢?

此話的真實意趣是,如果僅僅因為佛非常偉大,遠離一切過失,圓滿一切功德而發願成佛,就沒有考慮眾生的解脫,所以不是大乘法。這句話揭示出,如果不考慮眾生的解脫,即使為發誓成佛而努力也不是大乘法。(《三殊勝修法》慈誠洛珠堪布)





《菩提心略修法》(慈誠洛珠堪布)中說:



出離心與菩提心,是淩駕于一切修法之上的無上大法。”“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那就真正是失去了一切,因為他連修行的門徑都沒有趨入。





有些人在修小乘的四禪八定時也會有一些感受,所謂的感受就是心能夠平靜下來,並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這種狀態。但是,這有何功德呢?沒有什麼功德。此修法,佛教有,外道也有,是內道和外道所共有的。如果有出離心、菩提心或空性見,那麼就可以將這種寂靜修法,做為一種修行的基礎;如果沒有,那麼這種修法究竟屬於外道,還是屬於佛教,都很難說清楚。






即使我們修禪定時能在二十四小時之內不起一個雜念,那又怎麼樣呢?沒有雜念能解脫嗎?在沒有雜念的基礎上證悟空性,才能解決生死問題,若沒有證悟空性,只是心平靜下來,也不是很難。以前也講過,很多動物在冬眠時,心裡也沒有太多雜念。還有,我們在昏沉時、進入深度睡眠時、或是暈倒時,內心也沒有什麼粗大的念頭。但是,這能解決什麼問題呢?不能解決什麼問題。






華智仁波切講過,在不具備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基礎上,即使閉關九年,斷絕與任何人的來往而修大圓滿,連解脫的種子都不能播下。若在心田中不曾播下解脫的種子,那成就就更談不上了。






佛陀曾經講過,想成佛的人不要學太多,只需要學一個法,這個法就是大悲心。為什麼只須學大悲心呢?如果有了大悲心,一切都很好辦。






如果我們有菩提心,就能於一剎那間清凈無始以來的罪業,犯別解脫戒和密乘戒的罪過也能清凈,同時也能圓滿眾多資糧,這是菩提心自身所具備的能力。也就是說,即使既沒有單獨修金剛薩埵等懺悔的法,也沒有單獨修曼茶羅等積累資糧的法,僅僅依靠菩提心,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所以,如果有菩提心,一切就都可以圓滿。






在《經莊嚴論》裡講,有菩提心的人,即或造了墮地獄的業,也不可能近期內墮落,此業在很久以後才會成熟;墮入地獄後,他所能感受到的痛苦也很輕微,歷時很短,不同於其它的地獄眾生;在感受這些痛苦的同時,他也從未捨棄過利益眾生的決心;而且此念一出,他就象從夢中蘇醒過來一樣,地獄苦報便會立即結束。






我曾多次要求大家,在沒有修出離心和菩提心之前,先不要修其它的法。這不僅僅是我的要求,在佛經中也如是記載著釋迦牟尼佛的教言:欲成佛者,無須修很多法,只修大悲心一法即可。




一天早晨,阿底峽尊者說,在印度,他的一個修喜金剛的弟子墮入了聲聞的滅定。尊者身邊的侍者就問,修喜金剛怎麼會墮落小乘道呢?阿底峽尊者講得很清楚,若不能如理如法地修喜金剛,也有可能墮入小乘,也有可能墮入惡趣。那麼,大乘和小乘的差別究竟是什麼呢?阿底峽尊者強調,其差別只在於是否發了菩提心,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別的差別了。








有人說,念佛一句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同時念誦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就具足了一切善根福德。這樣,懺罪、積資都有了,跟著菩提心也會隨之生起來,何必多求?




當然,的確如此,一法含攝一切法。理雖如是,但在我們的修行還未到達萬法一如的境界前,在行持上,有針對性的方便法還是非常重要的。歸元雖無二路,方便還得多門。比如從理上講,念誦文殊、地藏菩薩同樣可以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偏念阿彌陀佛呢?因為阿彌陀佛在因地曾發願接引我們往生。



所以,修出離心還得依修出離心的訣竅(主要是觀修世間無常、暇滿難得、輪回痛苦、因果不虛),修菩提心還得依修菩提心的訣竅(主要修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此為菩提心之前行。若想略修,可修慈和悲。若想再略,可只修悲),懺罪得依懺罪的訣竅,積資得依積資的訣竅。否則,勉強念了幾句佛,到底罪障懺除了多少,福報增長了多少,這很難說。沒有菩提心的攝持,又沒有證悟空性,這樣按部就班、自私自利地念佛,能有多大的功德呢?



因此,末學的理解是:並非每個人念佛一句都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關鍵是看你以什麼樣的心去念。恐怕是以菩提心攝持的至誠心去念,而非以自私自利心、輕忽心去念。





有些修淨土的師兄害怕了:我才不願追求新奇”!  修菩提心固然好,懺罪、積資固然好,但要我放棄老實念佛,不換題目,我做不到!



——
這是典型的聞思不夠,理路未明所致。




當然,我們確實應該老實念佛,不換題目。但要知道:修菩提心並沒有改換題目,並不是新奇,而是必須!  “老實念佛修菩提心並不是兩碼事!!!  正如一心不亂老實念佛不是兩碼事一樣。修菩提心是必修課,而不是選修課;是基礎課,而不是進修課



彌勒菩薩的《經莊嚴論》裡講了七要點(七殊勝)。菩薩行持六度時,每一度都應具足這七要點。這七要點又可歸納為三要點。如果具足此三要點,哪怕一個小小的善根,也是成就之因。否則,即使外表做再多再好的善事,也不能成為解脫之道、成佛之因。這三要點是前行發願殊勝、正行無緣殊勝、結行回向殊勝。



所以,若無菩提心統攝的發願殊勝,任你念佛念到風雨不透,也不會有大的功德。




另外,如果罪障未除、福報不夠,念佛能夠相應嗎?



再說,修菩提心並不一定非得要你中斷念佛,我們平常時時都可以觀修。





有人認為:般若為三乘之母,當擺在學修之首,應待徹悟空性證得解脫,再依空起用,廣行利他事業。

又有人認為,《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何必執著于這些有為法呢?



多識活佛說:小乘法不能成佛,而大乘法能成佛的真正原因在哪裡?很顯然不在智慧,而在方便法。《現觀莊嚴論》說小乘羅漢入菩薩道,必須從大乘資糧道發心進入,無法從更高位進入。其主要原因是福德資糧不足,因而開悟的程度受到很大的限制。



再者,破二障也不能光靠智慧,要靠雄厚的福德資糧做後盾。”“這些都是藏傳佛教根據了義經典,得出的正確結論。那種先修慧證得開悟,再修福德資糧的說法,是割裂智慧方便二道,輕視慈悲善行的一種錯誤觀點。




宗喀巴大師向文殊菩薩請問中觀見之甚深緣起法等問題時,菩薩解答後大師仍然不太明白,菩薩囑咐說,除殷勤祈禱、仔細閱讀經論外,要積集資糧,淨治罪障。








有人說:往生誠然需要發菩提心,可能只要有一點菩提心,也就夠了吧?



淨空法師說:心量愈大,成就愈殊勝。



大安法師說:一發菩提心,你沒有幹什麼,你都能夠上品下生。可是我們很多人都有一點不真切的菩提心,我們能僅僅依靠這一點菩提心,保證上品下生嗎?




顯然,這種相似的、模糊的、偶爾生起的菩提心是遠遠不夠的!  當然,能生起這點菩提心也是非常寶貴的。

慈誠洛珠堪布說:只是偶爾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有感受至深的、穩定的出離心和菩提心,才算得上是一個修解脫法的人。



真正生起菩提心的人,絕不會懈怠放逸,絕不會只為自己求往生、得安樂,絕不會得少為足,滿足於下品,甚至滿足於邊地疑城。因為世間苦海中,還有無量無邊的父母眾生,在淚眼汪汪地等待著我們救拔。我們遲一天證悟,他們就會多受無邊的痛苦
!!!



關於生起菩提心的標準,在許多典籍中有詳盡的說明。簡言之,就如一位母親見其愛子墮入火坑,會感到一刹那也無法忍受,而奮不顧身地欲將孩子拉出火坑之心。








要想往生,除發菩提心外,絕對要避免一個重大的障礙——就是謗法!
甚至連謗法的一切嫌疑都要避免。


試看當今各佛教論壇上,謗法、謗僧的學佛者,太多太多了!!! 有幾個誹謗者意識到它的後果?又有幾個意識到的作了真切的懺悔?更有幾個懺悔者有了淨罪的驗相?......



很多人常以自己的分別念,來揣度自己根本不瞭解的佛法,或者跟著別人起哄,人云亦云。犯了謗法罪而自己還不知道,在不知不覺中謗法,還以為自己很清淨,以為自己的見解很高超,以為自己破邪顯正,很有功德


還有的雖然知道自己說錯了,仍然覺得這只不過是說說而已,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絲毫不知自己造作的是極重的惡業!尤其通過網路傳播,這種影響力更是大得可怕!

很多惡業的造作只需短短幾秒鐘,換來的地獄果報則是億萬斯年!!!



犯了謗法罪,一定要猛厲地懺悔!不然的話,不但不能往生,而且必然墮入地獄
!!!



關於懺悔,一定要見到業障清淨的驗相,才有把握。要不然,輕描淡寫地懺悔一下,到底懺除了沒有,懺除了多少,確實很難說!!! (泣請各位同修於此處不要輕易溜過!)




千萬不要以為謗了法,好象對自己並沒有什麼影響,自己照常吃飯穿衣,自己念佛依然念得還好,甚至偶爾還有某些值得高興的境界出現,以為照這樣,自己依然可以往生。要知道,凡夫因為惡業太重,即使造作了極重的惡業,也不一定馬上有什麼反應。好比一盆髒水中再滴入一點髒水,根本看不出來。對於有的人,即使把佛經仍進廁所,也不一定有什麼反應。而到了高層次,哪怕錯動一個念頭,可能很快就會有某種果報。



千萬不要掩耳盜鈴,把生死大事來作賭注!!! 而對於懺罪,最有力的方法,就是發菩提心。





此外,還有一個重大的障礙,是盜僧祗物。



《大集經》說:盜僧祗物,罪同五逆。

《方等經》中華聚菩薩說: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盜僧祗物,我所不救。


可見盜僧祗物的過患是多麼嚴重
!



經常看到有的居士出入寺廟,對此毫無警備之心,因為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對因果沒有認識,不知如何取捨,無意間造作了極其可怕的惡業,給自己的往生帶來嚴重的障礙。




在因果取捨上,應越保守越安全。僧眾的一飯一茶,一張紙都要注意,不能抱僥倖心理,總打擦邊球,千萬不能自我欺騙!



欲升反墮——世間可悲的事情還有比此更甚的嗎?








關於菩提心的具體修法,在經論中有著廣泛的教授。如省庵大師 的《勸發菩提心文》、《入菩薩行論》、《佛子行》、《普賢上師言教》《菩提心略修法》......修菩提心之前,一般先修慈、悲、喜、舍四無量心,這是菩提心的基礎。



這裡特別向大家推薦的是《西藏生死書》第十二章的《慈悲-如意寶珠》裡的修法(原文請自己查找),這個修法可謂一針見血。簡介如下:



慈:簡單說就是愛心。當沒有足夠的愛心時,有一個方法,就是觀想有人曾經給過你的愛,比如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小時候對你的愛。記住一個特別感動的例子,讓那種感覺重新生起,並且充滿感激。讓愛從心中流露出來,然後把這種愛延伸到一切眾生。先從你最親近的人開始,然後延伸到朋友和熟人,然後延伸到鄰居、陌生人,甚至延伸到你不喜歡的人或者難以相處的人,甚至是你的所謂敵人,最後則延伸到整個宇宙,讓這種愛變得廣大無際。



悲:啟發悲心有一個強有力的方法,就是自他交換,把正在受苦難的那個眾生看成自己。盡可能詳細生動地想像你要怎麼挨過那種痛苦。同時要知道,人家和自己有同樣的感覺,同樣希望快樂,同樣害怕痛苦。



還有一個發起悲心的有效方法,就是想像正在受苦的眾生是你最愛的人,比如你的兒女。十分自然的,你的心胸將打開,悲心將生起。有人會問:我這麼做,我的親人會受到傷害嗎?絕對不會!不但不會傷害他們,還會幫助他們,甚至對他們經歷的一切痛苦產生療效。因為他們是你發起悲心的工具,即使只是一瞬間的事,也可以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功德和利益,它可以加持和治療一切相關的人。(還有人問:觀想成自己的父母豈不更合理嗎?是的,只不過現在的人大多數對兒女的愛心比對父母的愛心要強,觀想成父母反而沒有觀成兒女更能啟發悲心。但在念眾生恩時,觀想成父母則比較合理。——編者)



   
如何觀想慈悲?例如,一位老婆婆孤獨而又悲傷地經過你身邊,乾瘦的雙腿,還有她幾乎提不動的兩袋東西;一位拄著拐杖的男孩,在交通繁忙的午後,慌張地想過馬路;一隻在馬路上流血不止幾乎要死去的狗;打開電視機,一位老太婆指著一碗湯說,那是她今天唯一的食物,不知道明天還有沒有;電視《動物世界》裡一隻老虎正追趕一對梅花鹿母子,眼看就要趕上;一隻小猴兒緊跟在母親身後,突然掉進腳下的沼澤,驚慌掙扎,這時一隻兇猛的鱷魚遊了過來……



   
任何這些景象都可以打開你的心眼,讓你認識到世間無邊的苦難。當你覺得有一股悲心從心中湧起的時候,不要把它掃開,不要故意去想別的事情,用那個快速出現的慈悲心,把心專注在它的上面,深入你的內心去觀想、發展、加強、加深。(此段不要粗心溜過!)




一切地方的一切眾生都在受苦,把你的慈悲和三寶的加持,回向給所有的眾生,使他們減輕痛苦,早日解脫。當你深入地觀想慈悲時,你會知道,要想幫助眾生,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要趕快覺悟,就可以產生一種強烈的決心和責任感,自己發願成佛是為了救度一切眾生。





網上有一篇《我的學佛之路》的帖子,這樣寫道:



......
在返回的途中,思及輪回中眾生的無邊痛苦,和上師三寶的無比大恩,我感激的熱淚數數溢出。因怕周圍乘客看到,只得儘量強忍著。這時我忽然驚奇地發現,自己心中充滿了強烈的慈愛,看到周圍人就象看到失散的親人,而且這種慈愛具有極大的穿透力,同時自心變得清靜、柔和、澄澈。這時我才體會到,原來愛他人是如此幸福!這種狀態約持續了一個小時。雖然以前也常有類似的情形出現,但遠遠沒有這麼強烈。後來我問上師:得到上師三寶的加持,不久退失,有什麼意義嗎?上師說(大意):要多祈禱,勤求懺悔,發大菩提心,則得到的加持就會越來越頻繁,最終才能證悟......



後來,無意中在網上發現了一個殊勝無比的菩提心修法竅訣,就是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第十二章的《慈悲-如意寶珠》。這是我自學佛以來一個極其重大的收穫!是它全面地、深入地改變了我的修行進程。我甚至發願,當我在獲得了超出輪回的把握以後,我要著力弘揚這一菩提心修法竅訣。




......
因為我是個不孝之人,在觀想那個正在受苦的眾生是自己最愛的人時,儘管觀想成父母更合理,但觀想成父母反而沒有觀成兒女更能啟發悲心,所以就常觀成兒女。我常想,在這一點上兒女倒是幫了我的大忙。



開始修此竅訣時,有時一、二個月都不能生起那種強烈的覺受,而且要非常集中精神,深入觀修才能生起。到後來就沒有那麼困難了。每次生起後,都能感到慈心充滿,而且具有穿透力,這時念佛就象念到自己的血肉裡去。有時念及眾生的痛苦,而自己無力救度,即使以後成佛也無法度盡整個眾生界,在上師三寶面前,我有時不禁悲從中來,淚下如雨......



後寫了一篇發願文,如下:




願我速得成就最勝結緣解脫佛,結緣力與解脫力十方世界中最為第一。十方菩薩欲度眾生而緣慳難度者,稱誦我的名號因緣即得成熟。

願我過去現在未來一切際,眼耳鼻舌身意所見所聞所觸所緣、並間接影響之一切眾生,及見、聞、觸、緣、並間接影響我之一切眾生,我皆令其速得解脫。

願我成道後,生生世世分身無量,與無量眾生輾轉結緣,輾轉度化,乃至一切與所結緣眾生結緣者,亦與結緣而度化之。如是輾轉增上,以至無窮。

願我成道後,長向無佛法眾生處行,願一切與三寶無緣眾生,皆得與我結緣而度化之。

願我成道後,分身長伴地藏菩薩,助其教化,乃至作其補處。

願我即生往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不出娑婆世界人間一年,即回入六道,普度眾生。









最後要說的是,慚愧的很,本人撰寫此帖,並不代表自己就有了菩提心,自己就很清淨。相反,本人是一個煩惱極重的惡人。本人的行持,甚至比不上社會上一般不學佛的人。只不過稍稍有一點自知之明而已。好比運動場上一個跛子運動員,自己跑不快,卻為別人乾著急,而呐喊助威一樣。其實,佛經擺在那兒,祖師大德的著述也擺在那兒,那有我這種惡人說話的份兒?......祈望各位同修不以人廢言!



另外,本帖不是什麼正規論文,不少地方不嚴謹,也祈望各位取清揚濁,勿至爭戰再起為盼。若覺得有一定意義,敬請轉帖,則幸甚!

再看看佛菩薩如何讚歎菩提心:彌勒菩薩廣贊菩提心之功德 (節選)http://www.folou.com/thread-112980-1-1.html



若有錯失,至誠懺悔!願三寶加持,不使流毒世間。

十方諸佛菩薩如何回向其善根,我也如是回向我的善根。





再貼一篇精品文章:



釋迦牟尼佛因何事而初發菩提心?節錄自《大方便佛報恩經》
爾時喜王菩薩複白佛言。世尊。菩薩知恩自發菩提心。菩薩報恩教一切眾生令發菩提心者。

如來世尊于生死時。初發菩提心。因何事發。



佛言。善男子。過去久遠不可計劫生死中。時以重煩惱。起身口意業故。墮在八大地獄。

所謂阿訶訶地獄。阿婆婆地獄。阿達多地獄。銅釜大銅釜。黑石大黑石。乃至火車地獄。



我于爾時墮在火車地獄中。共兩人並挽火車。牛頭阿傍在車上坐。緘脣chun2切齒。張目吹火。口眼耳鼻煙炎俱起。身體殊大。臂腳盤結。其色赤黑。手執鐵杖隨而鞭之。我時苦痛努力挽車。力勵前進。時我徒伴劣弱少力。劣弱在後。是時牛頭阿傍以鐵叉刺腹。鐵杖鞭背。血出沐浴隨體而流。其人苦痛高聲大喚苦痛難忍。或稱父母。或稱妻子。雖作如是唱喚無益於己。



我時見是受大苦惱心生哀湣。因慈心生故發菩提心。



為此眾罪人故。勸請牛頭阿傍。此罪人者甚可憐湣。小複加哀垂慈憐湣。牛頭阿傍聞已心生瞋恚。尋以鐵叉前刺我頸。尋時命終。即得脫於火車地獄百劫中罪。



我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即脫火車地獄之罪。



佛告喜王。挽火車者今我身是。因發菩提心故疾得成佛。



是故當知。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其事非一。



或因慈心。或因恚心。或因施心。或因慳心。或因歡喜。



或因煩惱。或因恩愛別離。或因怨憎和合。或因親近善知識。或因惡友。



或因見佛。或因聞法。是故當知。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各各不同。



喜王當知。菩薩摩訶薩知恩報恩其事如是。



說是法時。萬八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切大眾中有得須陀洹乃至阿羅漢。



時天龍鬼神人及非人。亦能發聲聞辟支佛心。聞法歡喜。頭面作禮。右遶而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簡國城 的頭像
    簡國城

    簡國城的部落格

    簡國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