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

第五卷

一九九九年淨空法師講於新加坡淨宗學會


諸位同學,大家好!感應的道理很深,感應的事蹟很廣,古人對我們的勉勵很多,愛護備至。古書裡面教導我們,世出世間法,尤其是善法,「信心」是成就第一個因素。無論是希求在一生當中,得到幸福美滿的果報,或者是學佛,希望這一生當中能夠往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也都在「信心」。尤其應當警覺到,佛在經上常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人的壽命非常短促,一口氣不來就是隔世。所以我們有一念信心,就是一念善根,念念信心就是念念善根成長,應當及時努力,決定不能夠等待。如果你以為還有明天、還有明年,這個樣子悠悠忽忽,一生往往就空過了,到臨命終時後悔莫及。所以要建立信心,要精勤努力。

佛法無論是哪個宗派,顯教、密教,祖師大德都教導我們要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心是根本。在世法裡頭,管子說:「喜氣迎人,親如兄弟;怒氣迎人,殘於兵戈。」這話說得有道理。佛家教導我們「笑面迎人」。佛家的道場,第一個建築物是天王殿,天王殿當中供奉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的造像是布袋和尚的像,這就是教給我們要養心、要修心,心要大,要能夠包容,要能夠寬恕,要懂得以歡喜對待一切眾生,對待一切人,這在佛法教學是第一條。

一個人的成就是在德行,德行就是真實學問、真實智慧的落實。孔子是普通的平民,沒有地位,沒有財富,他何以有這樣殊勝的成就?釋迦牟尼佛雖然出生於王族,可是地位財富全都捨盡,也過一個最普通平民的生活。他的成就是什麼?說實在話,就是一個清淨平等的愛心,愛護一切眾生。

我在將近五十年修學的過程當中,總結佛菩薩的教誨,挈出一個綱領;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夠不違背這個綱領,依教奉行,自然就有成就。我一生的修學,沒有一絲毫的隱瞞,都奉獻給大家。修心,第一個要修真誠心,不要害怕人家用虛偽對待我們,我們要以真誠心待人。要了解他以虛假的心對待我是應當的,為什麼?他對於事實真相沒了解,他不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同一個緣起,他不曉得虛空法界是一念自性所變現的,所以用不誠實的心待人接物,那是當然的。佛菩薩明白了,我們接受佛法將近五十年的薰陶,我們也明白了。明白之後,還要用虛偽的心對人,那是罪過;不明白沒有關係,明白了就不可以。

養自己的真誠心、清淨心,清淨心就是捨棄一切執著,放下是非人我,這些東西不再放在心上,你的心就得清淨。養自己的平等心,離開一切妄想分別,離開一切是非高下,心就平等。清淨平等的心就是真誠心,就是覺悟的心,以這種心來看一切眾生,來看一切萬物,愛心自然就流露出來。所以《無量壽經》的經題,為我們舉出修行的綱領,「清淨平等覺」五個字。淨宗的法門就在清淨平等上下功夫,清淨平等就覺了。覺就是真誠,覺就是慈悲,這是養心。時時刻刻念念關懷一切眾生,尤其是關懷苦難的眾生。

苦難的範圍很深很廣,今天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的人,他也在苦難,這是世間一般人疏忽的。他的苦難在哪裡?死了以後就墮三途,他怎麼不苦?他怎麼不遭難?這些人迷在五欲六塵之中,不能自覺。他學佛,實在講,他那種學佛是消遣佛法,玩弄佛法,對於佛法一無所知。聽經、研教他沒有緣分,他的緣分在世間歡樂場中。世間人看這個人生活好幸福,多少人羨慕,全都錯了。他那種歡樂的日子能過幾天?過完之後,淪落到三途惡道。這一樁事情佛菩薩看得清楚,這是苦難眾生。

現前衣食缺乏的苦難,那是很明顯看到的。大富大貴不知道學佛,不懂得修心,轉眼之間墮三途,這種苦難你沒見到,這是我們所忽略的。往往現在貧窮下賤,他一天到晚知道念佛,我們眼光放遠來看看,再過幾年,他就往生極樂世界作佛、作菩薩,他沒有苦難。可是世間人顛倒,只看眼前,沒有往深處看。我們要不學佛,沒有這些年的修養,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哪裡會想到這些事情?

世出世間聖賢、諸佛菩薩,就是一顆慈悲心,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就是這個心;再以善巧方便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之中,那就是教化眾生。落實在生活是自行,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是化他,自行化他就本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心,成就聖賢的事業,超凡入聖。所以事親他能夠盡孝,接物他能夠存仁,仁民愛物。遇到善生歡喜心,成人之美;遇到惡,他能夠忍受。你仔細去觀察,那些人一念真誠,一團和氣,所以他的福德不可稱量。

諸位從世尊、孔子,你就能夠看得出來。夫子一生,處世待人「溫良恭儉讓」。我們讀書修行,這兩位大德是我們的楷模。佛法不是宗教,佛法是師道;換句話說,孔子、釋迦都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是我們最好的模範。這兩個人用現代的話說,都是社會教育的工作者,世人尊稱他們為社會教育家。我們為聖賢的弟子,應當向他們學習,應當效法。印光大師特別介紹這本書,讓我們有一個下手之處,這就是佛法裡面講的善巧方便,最初方便。我們現在看本文,第一句: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這四句是《感應篇》的總綱。實在說,全文就是這四句話的註解,這四句話詳細的說明。四句,前面兩句是主,後面兩句是陪襯。這兩句話諸位要參透了,你就能夠趨吉避凶,你就能夠成聖成賢,你就能夠作佛作祖。

禍福從哪裡來?自作自受,自己造的,這是感應的根本原理。佛法所說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不就是這兩句話嗎?迷悟是能召,苦樂是所召;智跟樂是福,迷跟苦是禍。這是一篇主要的宗旨,總說聖賢人的存心。我們要想祈福避禍,求佛菩薩、神明保佑,求佛菩薩、神明赦免我們的罪過,能做得到嗎?這都是迷信,這不合感應的原理。諸位如果把這兩句參透了,你不會再去祈求神明保佑,知道那是迷信。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自己造的,自己修善,自己回頭,就得福;自己造惡,不能回頭,那就得禍,與別人不相干。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這是真理。所以大乘經上佛常講「佛不度眾生」,佛說的是老實話。眾生怎麼得度?眾生是自己覺悟,自己得度的。你是自悟、自修、自度,佛說的是真話。自悟、自修、自度,豈不是「惟人自召」嗎?你墮落到三途,墮落到地獄,也不是別人干涉你的,是你自己造作惡業招來的惡報,怎麼能怪人?佛菩薩雖然非常慈悲,也不能給我們添一點福,也不能代我們受一些罪,免除我們一點罪,那是辦不到的。佛菩薩要這樣說法,我們就不相信他了。佛菩薩教導我們,你今天享福,福從哪裡來的?你今天受罪,罪從哪裡來的?他把這個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明白,道理給我們講清楚,讓我們覺悟了,我們不再造惡業,禍就遠離,我們努力行善,福就現前,這是佛菩薩真實教誨。我們聽了、我們看了,合情合理合法,欣然接受,自求多福。個人如此,家庭也如此,社會、國家、世界無不如是,希望我們大家自己珍重。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

第六卷

一九九九年淨空法師講於新加坡淨宗學會


昨天講到《感應篇》的第一句: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這一句話是說明感應道交的原理,文字雖然簡單,道理非常深刻,用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所謂「心電感應」。心是真的,電是比喻,比喻總不能比喻到恰到好處,只能比喻彷彿。因為在世間物理的現象,似乎是電的速度最快,跟光速度相等。而心感應的速度,比光、比電不知道要快多少,簡直是不能比。電波的速度,一秒鐘才三十萬公里,心裡面念頭的速度,念頭才生就遍虛空法界,這是我們在講席當中,多次跟諸位報告過的。這是感應的原理。

《彙編》裡面內容非常豐富,舉出許許多多的公案故事來做證明。其實這些例證是舉不盡的,只要我們冷靜觀察,我們一生當中,自己跟周邊的環境,就能夠體驗到感應是真實的現象,西方人所謂的真理。

《彙編》裡面第五段,舉唐代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一段話,這一段話說得很好。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這一句是總說,跟此地講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是一個意思。方寸就是我們的念頭,心裡面起心動念就感得吉凶禍福;小的果報叫吉凶,大的就稱為禍福。佛在經上說,吉凶、禍福皆由心造;又說罪福這兩樁事情,苦樂這兩種果報,都是「身語意」三業造作所招感的。世間人不懂這個道理,如果明白這個道理,那才真正說得上自求多福;不明白這個道理,隨順自己的煩惱妄想造作,決定招感凶禍。

我們要想消除世間的天災人禍,能不能辦到?答案是肯定的,決定可以辦到。用什麼方法?教學。這一次在澳洲,昆士蘭多元文化局的局長來看我,談到種族融合,宗教的融合,大家能夠放棄自己的成見,互相尊重,和睦相處。因為他主管這些事務,所以他問我:「怎樣才能夠落實?」我跟他說了一句話:「教育」。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你建立一個政權,建立一個國家,統治人民,用什麼方法?教學為先。今天要想達到社會和諧,世界和平,除了教學之外,沒有第二個辦法。教學的內容是什麼?就是感應的道理。要把這個道理搞清楚,事實真相搞明白,我們起心動念自然就收斂。

努力行善,善的標準是什麼?十善業道。人人都能奉行十善業道,天災人禍自然就不會發生,就沒有了。佛在經上講,如果我們的妄想念頭,隨著瞋恚,隨著嫉妒、邪淫,地獄道的境界就會現前。地獄從哪兒來的?你要明瞭。要是隨順慳貪,貪而無厭,自己有的捨不得布施,造的是餓鬼業,鬼道的境界就會現前。如果隨順愚痴,畜生道的境界就會現前。什麼叫愚痴?世出世間法沒有能力辨別真假,沒有能力辨別邪正,沒有能力辨別是非,甚至於善惡、利害都顛倒,這是愚痴,愚痴是畜生的行業。所以「貪瞋痴」是三惡道的業因。

我們今天冷靜觀察,社會上廣大的群眾,誰沒有貪瞋痴?不但有,貪瞋痴還不斷的在增長;增長的速度,叫人可怕!貪瞋痴的念頭、行為增長,就是三惡道快速的形成,我們不必墮六道裡面的惡道,恐怕我們現前這個社會就變成地獄、餓鬼、畜生,你說這個多可怕?

今天有一些覺悟的人,志士仁人,想挽救這個社會。印光大師給我們帶頭,給我們莫大的啟示,告訴我們救這個急難,儒家的道理來不及,佛家的大道理也來不及了,所以才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來救苦救難。一切惡業當中,殺業最重、淫業最重,所以《安士全書》對於這兩種,用特別的篇幅來說明,提醒我們注意。這兩種是根本的大罪,是凶禍的根本。十善能挽救劫運,念佛是第一善法,所以末後的「西歸直指」,勸導我們念佛求生極樂世界。

三惡道的業因,我們明白了,還有三善道。三善道裡面的阿修羅,雖然能夠行善,心行與十善業道相應,但是傲慢的習氣太重,脾氣太大,好勝心太強,墮修羅道。能夠堅持五戒十善,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遵守這個原則,這才能得人身。如果再能把十善業道向上提升,做得非常圓滿,那是天道。可見得佛法教學,第一個目標教人「斷惡修善」,目的就是保證我們來生不墮惡道,還能夠得人天福報。但是沒有能超越三界六道輪迴,所以更聰明的人知道,三善道不是辦法,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再向上提升,就超越三界了。像阿羅漢,阿羅漢知道人我事實真相,像《金剛經》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放棄對「我」的執著,也就是佛法裡面常講的「無我」。「有我」,你就有六道輪迴,「無我」六道輪迴就沒有了,超越六道輪迴這證阿羅漢果。

六道從哪兒來?十法界從哪兒來?這些現象從哪兒來的?如果他了解宇宙之間這些現象是同一個緣起,緣起性空。明白這個道理,連極其微細的執著也捨棄掉,知道執著是錯誤,這個境界比阿羅漢高了,能證辟支佛果。覺悟人空,又能夠發心幫助一切眾生,教導一切眾生,學習六度,那就是菩薩業。如果是以真誠的慈悲,平等的慈悲,自行化他,這就是佛的業,佛的所作所為。

這些話都是講正報,佛是人作的,菩薩也是人作的,只要你一念回心就超凡入聖。我們為什麼不努力?為什麼不認真去學習?學習佛菩薩大吉大利,無邊的福報。

「無門」就是沒有一定,沒有定法,都在人心一念之間。凡人只知道一念善惡,不曉得善惡裡面還有這麼多的差別,佛法給我們講得透徹、講得明瞭。

我們的正報轉了,依報就隨著轉。依報是我們居住的環境,如《華嚴經》上所說的華藏世界,那是毘盧遮那佛的生活環境。再看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生活環境,所謂香臺寶樹、清淨莊嚴,從哪裡來的?都是從真誠、慈悲、平等教化眾生,所感召變現出來的。

我們今天居住的這個地球是我們的生活環境,大家都看到,大家都聽到,多少人在說地球病了,病得非常嚴重,處處都是天災人禍。天災人禍從哪裡來的?從「貪瞋痴」變現出來的。貪心重,貪心是水,水災就現前;瞋恚心重,火災就現前;愚痴是風災;心地不平是地震。現在社會大眾是什麼樣的心態,就感召這些天災人禍。

我常說消災免難這件事情,政治辦不到,軍事武力辦不到,經濟辦不到,科學技術也辦不到。天災人禍是可以消除的,可以化解的,就在人心。要轉變人心,唯有聖賢的教學,聖賢的教學是平等的教學。

我接觸許許多多世界宗教領袖,我跟他們交談,現在大家都意識到這個世間災難太可怕了,所以都希求世界和平,和睦相處,互相合作。這個意識非常之好,在佛法講「始覺」,開始覺悟了,這是好現象。我們的願望要能夠落實,只有靠教育。我跟他們講,現在宗教沒有辦法解決問題,是我們只有「宗」,沒有「教」,大家想想對不對?這是我在雪梨世界宗教和平會議裡面所說的。

我們有「宗」,更要重視「教育」。宗教,教是教育,怎樣教導你們的信徒,發揮平等的大愛。天主教、基督教裡面講「上帝愛世人」,你們想想這句話,信仰上帝的人上帝愛他,不信仰上帝的人,上帝還是愛他,因為他是人,他愛的是世人,沒有差別在裡面;並不是上帝只愛他的信徒。佛家講真慈平等,愛護一切眾生,以真誠的愛心,無私的布施,無條件的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有附帶條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一定無條件的為一切眾生服務。我們學習到了,還要做到。學了做不到,那有什麼用處?你招來的還是災難。學了之後,立刻要落實,要做到。

我們今天訪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我們以真誠的愛心,無私的供養,熱情的幫助,我們得到了回響。這就證明佛菩薩所說,證明「太上」所講,「惟人自召」,我們招感的是許許多多眾生也對我們熱愛。從這一點點,我們就能深深體會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要靠世界這些宗教家們熱心來教導,發揮大愛,這才能解決眼前的災禍。這個意思,我們要深深去體會。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

第七卷

一九九九年淨空法師講於新加坡淨宗學會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講到《感應篇》的前面兩句: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在《彙編》裡面所舉歷代的這些公案事證,不勝枚舉,每一條都應當熟讀深思。我們因為時間的限制,不能一條一條的介紹,只能夠選擇幾條,將重點跟大家說清楚。佛在大經裡面常常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佛知佛見」,『惟人自召』也就是這個意思。古德跟我們說凡人妄想太多,這許許多多的妄想可以分為三類:過去妄想、現在妄想跟未來妄想。常常想到過去的榮辱,過去跟一些人所結的恩怨,悲歡離合,這一類的都是屬於過去妄想。尤其是年歲大的人,總是想到他少壯時候的那些故事,跟年輕人一遍又一遍的重複,永遠重複不完,老故事,這是屬於過去妄想。還有一些事情在眼前,或是應該做的,或是不應該做的,往往猶豫不決,這一類是屬於現在的妄想。第三類是想將來的事情,實在講未可預料,有許多不可能的事情他也想得到,或是財富,或是地位,或是權勢,這一類是屬於未來的妄想。這三大類的妄想無量無邊,念念不中斷,一個妄念接著一個妄念。這些妄念我們不能小看,以為這些妄念無關緊要,那你就錯了。一個妄念就是一個業因,業因遇到緣,果報就現前,善念則有善報,惡念一定感到惡報,善惡果報,絲毫不爽,這就是這一篇文章裡面講的吉凶禍福的根源。世出世間的聖賢常常教導我們,我們要能記住,要能深思,要能力行。

《彙編》裡面舉了一個故事,這段故事在《了凡四訓》裡面也有。宋朝時候,衛仲達這個人的故事傳得很廣,不但在當時知道的人很多,由於書本上的記載,後世人知道的也多。當年他在翰林院任職,有一天被閻羅王抓去了。這個事情,現在人聽起來似乎是神話,很難叫人相信,其實這個事情是真的。我在小時候遇到一樁事情,我記得非常清楚。我的家鄉是一個很小的城市,但是是座古城,漢朝時候建立的,到現在已經有二千年的歷史。我是住在鄉下,距離城裡有二十五里路,那個時候進城是走路,大概要走兩個多小時,也不算太遠。我住在外婆家裡,大概隔兩戶人家,有一個人生病,病得很重,他說城隍要拉他去當差。

人家問他:「當什麼差?」

他說:「去挑東西。」

問說:「為什麼要挑東西?」

他說:「城隍老爺要搬家,抓很多人去作挑夫,也要抓我。」

問他:「那怎麼辦?」

他說:「你們可以給我燒紙錢,我去雇人,那我就不要去了。」

所以家裡人就給他燒紙的馬、紙人、紙錢,燒了很多。大概他雇了人,以後他的病就好了,回來了。

我們大家聽了都覺得很奇怪,城隍爺要搬家?三天之後城隍廟被軍隊佔領,軍隊拿城隍廟當營房,裡面一些神像都被毀壞,這才恍然大悟。城隍廟被軍隊佔領,城隍老爺三天前就搬走了,這是我親眼看見的事實。

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管你信不信,你信有,不信還是有。現在人不讀聖賢書,不相信忠實的勸導,我親眼看到的事情很多,對於古人記載的這些典籍,我都深信不疑。這些神話小說,像《聊齋誌異》、《閱微草堂筆記》、《子不語》這一類的,絕大多數都是事實,不是憑空捏造的,不是寓言。

衛仲達被閻羅王抓去了。抓去之後,判官就調查他一生所造的善惡。結果他造的那些惡的案件,堆積如山,善的只有一卷;換句話說,他一生造的善只有一樁事情。看了這個情形之後,他就對判官講,他說:「我還不到四十歲,我造的惡哪有這麼多?」

判官就告訴他:「這些事的造作是你起心動念,你起一個惡念,陰曹地府裡就有一個檔案存在那裡,並不等待你造,起一個惡念,你就留了一個檔案。你造作,你的罪就更重更深。」

在這之前善惡比較,惡念那麼多,閻王就非常生氣。閻王說,拿秤來秤一秤。天平上一秤,他那麼多的過失反而輕,這一卷善事反而重,閻羅王就歡喜了。

他就問閻王:「我那一件到底是什麼善事?」

原來在那個時候皇帝要興建一個工程,這個工程可以不必做的,勞民傷財。他上了一個奏摺,勸皇帝不要做。他是真心上這個奏摺。

他說:「但是皇帝沒有聽。」

閻王說:「如果皇帝聽了,你的福報就大了。沒聽,是你真心,你有這個念頭,這一件善事把你許許多多的惡事都壓下去了。」

閻王告訴他:「因為你造的惡太多,你的前程有了障礙。本來命中作宰相,拜相你已經沒有分了。」後來他的官做到吏部尚書,吏部尚書相當於現在主管民政的部長,一般講內政部長,做到這個地位,這是降了一級。這一個公案很值得我們反省。

善惡的造作,我們常講三業,我們從早到晚「身語意」都在造業。身體的動作,口裡面的言語,心裡面的念頭,與十善相應的是善,與十善相違背的就是惡。這是大的標準,細行那就不勝枚舉。

在佛法裡面,實在講,戒律威儀現在沒有人能做到了。明朝時候,蓮池大師、蕅益大師極力提倡《沙彌律儀》,這已經把善的標準降低了。我們能夠把《沙彌律儀》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做到,你就是真正的佛弟子。可是到了今天,物質生活的水平上升,道德的觀念墮落,十戒、二十四門威儀也都做不到了。諸位都知道,弘一法師一生奉持五戒十善,對人自稱「出家優婆塞」,這個人有德行,一生為人端正。比丘是假比丘,不是真的,做不到,做個出家的居士還能做到,所以受持五戒十善,名實相副。

其實用「出家優婆塞」,不是弘一大師開始。我們在書本裡面看到,蕅益大師的徒弟成時法師用這個名分。蕅益大師修行也是非常認真,他受了三壇大戒之後,把比丘戒退掉。為什麼退掉比丘戒?比丘戒確實做不到。而且比丘戒的承傳不如法,就是不可能得比丘戒。蕅益大師講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到明朝末年,怎麼可能得比丘戒?有名無實。所以受了之後退戒,自己一生奉持菩薩戒、沙彌戒,他自稱「菩薩戒沙彌」,這個能做到。老師稱沙彌,學生就不敢稱沙彌,他的徒弟成時就自稱出家優婆塞。所以稱出家優婆塞,我在書本裡看到成時是第一個;在晚近,看到弘一大師也是用這個稱呼,名實相副。

我們在現在這個時代修行,能夠真正把五戒十善做到,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就決定得生。可是想生淨土的人很多,為什麼去不了?去不了,當然你有障礙。障礙是什麼?世緣沒放下,這一條很重要!凡是真正求往生的人,要放下一切,決定不沾染。我們在這個世間,如果自己有緣分,能替社會、能替大眾做一點好事,盡量去做,廣結善緣,在佛法裡面廣結法緣。在近代,我們大家都很熟悉虛雲老和尚,老和尚用他的法緣,用他的影響力,到處建立道場,幫助年輕出家修行人;道場建立之後就交掉,從來不過問。這是修大福報,我們應當學習。

我們的影響力比不上老和尚,影響力薄弱,我們勸導許許多多有能力的同修發心,建小型道場。現在全世界也有五、六十個淨宗學會,每一個淨宗學會都各自獨立。我們用影響力促成,成就之後要不要過問?不過問。如果你還想過問,你還有牽掛,不能往生。徹底放下,身心世界一塵不染,我們往生有把握,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能不能往生,還在乎你自己,不在外境。

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決不能沾染,佛在經上講得好,「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有一條你就離不開地獄,你怎麼能往生?要真正記住,不可以貪著。一生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歡喜,什麼都好,每天吃得飽、穿得暖,一心向道。

我一生就做一樁事情,講經說法,弘法利生,其他的一概不問。我一生沒有道場,一生也沒有徒眾。過去出家是館長收的,不是我收的;法名都是館長起的,不是我起的。希望大家好好的修學。我現在這麼大的年歲,古人講該死的時候,所謂「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還有什麼好留戀的?一生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到老的時候還管,那就大錯特錯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活一天為佛菩薩工作一天。

今年下半年,我們「培訓班」第五屆可能會開辦。楊厝港這個地方校舍拿下來之後,人數可能會增加。我想到第五屆,你們現在這些同學們都當老師,一個老師教兩個學生。我們這個制度很特殊,一個人教兩個學生。所以你們現在要做充分的準備,準備《實用講演術》跟《內典講座之研究》,這兩個科目要認真去研究。將來每一個同學帶兩個學生,頂多帶三個學生。我們的教學方法非常特殊,結業的時候我來驗收。

學生練習講經,你們這一套都可以傳授給他,至於選什麼樣的經論教材,可以斟酌。你們在這一段時期多想想,用《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甚至於短一點像《八大人覺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也可以,我們現在資料非常多,有幾十種。你們想用哪一種都可以,現在都有文字的部分,這是非常好的參考資料。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http://www.amtb-dba.org/index.php?option=com_wrapper&view=wrapper&Itemid=79&lang=z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簡國城 的頭像
    簡國城

    簡國城的部落格

    簡國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